徐琛:什么是“当代艺术” 2012-03-28 16:18:43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徐琛 点击: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是指具有现代独立精神和独立品格,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地采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现代艺术”一词容易与“现代派”艺术相互混淆。

我们所说的“现代化”,实际上指的是资产阶级的工业化。在西方世界,目前这个“现代化”已经实现了。实现的结果,是社会个体获得了比以前任何社会阶段都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个体的人性和自由,也几乎殆尽。个体的生存方式和工作完全被纳入固定程序,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操纵。针对此点,后现代主义者发起非难和文化攻击。因此,后现代主义属于批判资本主义后面的思潮。马克思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中产生的思潮,与后现代主义从某种角度来看,属于同一思潮范畴,所不同的是,马克思的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起步时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之后的批判。

 

再有一个差别,是马克思的批判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边缘人”对社会主流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是资本主义社会主流成员对自己所属社会所作的“自我批判”。早期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完全独创性的思潮,实际上是一些背景不同,来源各异,经常互相冲突的因素的混合。它挪用,篡改和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现象学,精神分析学,接受美学,虚无主义,通俗主义(大众主义),存在主义阐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自由主义的某些因素。 -----《后现代主义浅论》 朱雨泽

 

1970年代,整个西方也处于一个和“样式主义”时代相类似的时代,处处表现出极大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危机,经济的危机。那个时代人们也感受到极端的不安与动荡,他们也因此失去了试验新艺术样式的愿望。

 

“前卫艺术”一直都是受到意识形态指引的。像20世纪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都受到马克思主义和左派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念的影响,那就是“进步”的观念,他们不断试验新的语言,愿望就是改造世界,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也就是说,所有哲学不在于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完全反对艺术的商品化,它彻底去掉了艺术的物质化,到了这个极端之后,艺术就不知往何处去了。当时苏联的权威也在世界上受到巨大打击,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显示出了一种危机的形态。当时的艺术家,确实对未来没有希望,对经济没有希望,对政治对意识形态也没有希望。1973年,爆发了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激战之后产油国提高油价,整个西方,包括日本,经济陷于一片混乱。这使得艺术家对经济,而且对所谓科技与生产力的不断创新非常迷茫,非常痛苦,这时,艺术家对“创新”这个观念已经不抱希望了。 ----《超前卫的核心思想与当代艺术主潮》伯尼托@奥利瓦 2006年6月5日伯尼托@奥利瓦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主题讲演

 

这种“新样式主义”,也就是“超前卫”的艺术家们,在他们引用历史上的艺术语言的时候,绝不是去崇拜古代大师和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家,而是加上很重要的“反讽”,他们用这种方式,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新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这批艺术家,既不留恋过去,也不期望未来,他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时代,就是“后现代”。他们在这个时代,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身份,肯定自己的存在,虽然这个存在中有大量的危机和危险。对艺术家来说,实际上“身份“问题,是一个艺术语言的表现问题。

 

所谓“身份”问题,并不是一个地理的国土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学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问题,它来自不同的背景,根本的意思是要保护自己的处境,以对抗外来的对自己处境的强大威胁,受到了将我们的传统连根拔起的威胁,受到了全球完全划一化的威胁。我们受到这些威胁的时候,艺术对于保护的“身份”,是一个巨大的希望。 ----《超前卫的核心思想与当代艺术主潮》伯尼托@奥利瓦 2006年6月5日伯尼托@奥利瓦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主题讲演

 

全球社会学家认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水岭是“五月风暴”。1968年,中国大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由毛**主席总导演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行为艺术”不仅让中国天翻地覆,而且也影响了欧美乃至全球,特别是在这一年发生在法国的“五月风暴”。当今世界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普遍认为“五月风暴”为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拉开了序幕,雅克@德里达在学术上为后现代主义打通了道路。

 

1968年5月初,法国一所“贵族学校”南特莱学院,在院内的草地上聚集了几百人在聆听一位叫“邦迪”的学生演讲。 他是一名出身于德国犹太人银行家的家庭,他激昂地向人们讲述着中国的青年和文化学者在搞的“文化大革命”,他抨击法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糟粕。另外一名演讲的让@克里万,法国犹太人,其父是著名牙医,他手里拿着许多东欧的报纸,全是介绍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演讲会后,他们高唱《国际歌》走上了街头,从此一场长达数月的学生运动,进而发展为法国全国总罢工的“五月风暴”开始了。

 

5月5号至9号,学生们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改革教育制度,遭到当局的镇压,巴黎大街上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戴毛**像章的青年,他们也尝试着以武力对抗当局,11号部分工会宣布举行罢工支持学生,13号全国总罢工,有近千万人参加。 随后,北欧的荷兰,比利时,德国等也发生了“学生运动”

 

这次法国“学生运动”,是一场“思想前卫”的中产阶级的子弟们受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激励和启发,进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旨在反传统教育和文化,冲击社会文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客观地影响和启发了法国的“五月风暴”。法国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深层次的原因,也注定了“五月风暴”的发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客观上引爆了法国的“五月风暴”和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形成。《后现代主义浅论》朱雨泽

 

大致说来,早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与以下流派与思潮具有渊源关系。 首先,“后现代主义”尽管是一股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但是,它的产生同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反形而上学的倾向,即“治疗性”的倾向,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自从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一直有一个强烈的反形而上学倾向,这个倾向在20世纪又具体化为三种反形而上学的潮流。

 

第一种潮流来自逻辑实证主义者,第二种潮流来自日常分析学派。第三股潮流来自海德格尔哲学的一项努力:怀疑与摧毁西方文化的整个“被歪曲的基础”。即形而上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尤其以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得反思和批判的影响为最大。

 

 1,“后现代主义者”造成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和霍克海默等人的如下见解:现代科学是极权和暴力政治。

 

 2,从社会批判理论克尔纳等人那里汲取了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对现代社会中媒体作用的怀疑。马克思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有推理性,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或者解决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现代西方社会弊病的根源已经不再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统治力量的日益增大。对人性的压制和异化的日益增长。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压制人性,束缚人的自由的罪魁祸首。 马尔库塞认为,当前的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使得个人全面遭受压制的社会,社会文明对个人本性实行了全面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对社会命脉的操纵。对科学技术,文化和政治的总体性集中,管理和和协调。它借助庞大的传媒体系对个人欲望的“制造”和控制。结果是,人在物质和技术的压制下,已经变成只求物质,不求精神,只顾及现在,不讲求未来;只讲技术合理性,而没有批判性和创造精神的“单面人”。

 

 3,从法国结构主义者如列维—斯特劳斯对于人道主义,主体以及作者的怀疑中得到启示。

 

 4,后现代主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海德格尔那里继承了对于“真理”和“理性”的怀疑。尼采反对现代科学和理性,认为西方社会的弊病来自现代科学技术进步。

 

 5,后现代主义者从法国存在主义者加缪和萨特那里汲取了虚无主义的观点。

 

 6, 后现代主义者从萨特,海德格尔,佛洛依德等人那里继承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反人道主义的传统。

 

西方从中世纪封建社会转变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思想上用唯物主义突破神学唯心主义的束缚。另一个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械论。

 

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从黑格尔开始的从未间断过对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批判的思潮的一部分。因此,后现代主义之前的这些批判被后现代主义所引用。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特征,是它从各门学派中汲取批判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的内容,但并不同意和接受这些学者其他的观点。因而,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批判资本主义形而上学和工业文明的统一战线。这种统一战线的状况表明,后现代主义还处在系统形成和发展中,还没有彻底形成自己更集中,更严密的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固定的队伍。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