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孙逊:用艺术为中国人造像 2012-03-31 10:33:10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博彦  点击:
他说他是幸运的,但他的幸运远不止于此,1994他成了中央美院为数不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美术家靳尚谊先生,毕业后被留在央美附中任教。2007年博士毕业后他再次被幸运光顾,进入中央美院一画室任教,成为油画系年轻的一名教师。

作品厚度源于生活的磨砺

 

邵大箴曾撰文写道:“孙逊的描绘对象一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身边周围的普通人。他不仅仅在描绘对象的外貌,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他们的内心活动,探索人类心灵中共通的东西,引发观者的共鸣。关于作品《老肖.之二》,他说从对象身上‘感到生活的磨砺和人性的深度’。”孙逊说:“我之所以画这些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的变故,父亲的离世和孩子的重病,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他说,从2008年开始他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每天外面的太阳照常升起,医院里却在演绎着不一样的生离死别,人性的脆弱、生命的脆弱在那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名为《等待》的一件作品,画面中空空的椅子就取材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空空的椅子在等待一种无以预知的结果,那种心境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

 

在另一件《塑料桌布》的作品中,一张圆桌和几把凳子静静的立在画面中央,微微扬起的桌布在期待着主人的到来,这是一种在中国传统大家庭中司空见惯的场景,一家人围桌而坐,其乐融融,而今桌椅空空,谁是它的主人,他们又在哪里,引发了观者的无限遐想。而孙逊正是在这样的大家庭成长起来的,家乡贵州麻江被他视之为纯净的天堂,一直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中。在那个和睦、温馨的大家庭,与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哥哥妹妹其乐融融围坐在桌边用餐成为了他儿时的一种温馨,也成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今这样的团聚却成了当代都市人的一种奢望,也成了孙逊再不能实现的愿望。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贵州小城的孙逊,从本科、硕士、博士到留校任教他有着让人羡慕的幸运,刚入不惑之年却遭受了父亲离世、孩子生病的变故,他又承受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在幸运面前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选择认真、谦虚,在不幸面前他也没有颓废、放弃而是选择坚强、坚持,在幸运与不幸的磨砺中,孙逊收获了人生的经验,作品中多了人性的关怀。从当初的单纯人物刻画到今天去描绘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孙逊完成了艺术的华丽转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