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00年的聚焦:吴之振、吕留良与《种菜诗唱和诗》 2012-03-31 11:50:2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桂林 点击:
《种菜诗唱和诗》作品信息庞大、种类丰富、人物众多,如此涉及个人主题成体系的完整性作品在国内拍卖场上未曾见之。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组作品,其背后蕴藏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它的价值意义到底在哪里,吴之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和遗民有关系吗?

吕留良和黄宗羲,深远影响吴之振

  

这组作品交叉式地记录了吴之振的人生,感受到遥远的明清之际一个有抱负的文学青年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生存状态:一个和遗民交往密切、受遗民文学家思想影响的清初浙派诗人。

  

康熙二年,54岁的黄宗羲应吕留良之请,由余姚北上,在崇德东南一里许的语溪吕氏梅花阁设馆,为吕氏子弟授课。旋又迁至水生草堂,后复移至东庄。在语溪的三年之间,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高旦中经常诗文酬唱。康熙三年,黄宗羲还偕同吕留良、吴之振去常熟探望了病重的钱谦益。

  

名留后世的《宋诗钞》的编纂也凝聚了黄宗羲的心血,吴之振在《宋诗钞·凡例》中说:“癸卯之夏,余叔侄与晚村读书水生草堂,此选刻之始也。时甬东高旦中过晚村,姚江黄太冲因旦中来会,联床分檠,搜讨勘订,诸公之功居多焉。”黄宗羲还为吕留良亲自编选过诗集,吕留良亦托黄宗羲整理刊刻刘宗周的遗著。在吕留良《友砚堂记》中还记载了因黄宗会病重,黄宗羲急欲回乡,吕留良将卣砚及文、沈画作卖掉凑钱,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

  

而吴之振幼年即喜读诗书,少年时遇满腹诗学、颇有志节的吕留良。他小留良十一岁,诸事皆肩随而兄事之,这一时期无论在学业还是思想上,吕留良对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青年时代又结交到大文豪、大思想家黄宗羲,共聚吕家水生草堂,品诗鉴画,切磋学艺,写下了不少欢聚时的诗作。这一时期是吴之振开阔眼界、诗艺大进、确定宏图伟略的阶段。时机一成熟,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宋诗钞》编纂刊行的成功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吕留良和黄宗羲是吴之振青少年时代人生观形成时两个极有力的人物,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主张、他们的见地、他们的诗作都对吴之振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在《复秦灯严书》中,与吕留良两人同和《种菜诗》,但反映出的人生态度已然有别:黄宗羲已由早年的积极抗清,转向了著书立说,并对清廷的态度有所转变;而吕留良在眼看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即全力投入到程朱理学的研究与推广中,并与清廷采取对抗态度。综合以上材料可知,这件《种菜诗》的册页,在黄宗羲、吕留良两人的思想转变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有待发掘,《种菜诗唱和诗》的文史价值

  

吴之振善书精画,涉笔成趣,精娴六书,笔法秀润,深得晋人笔意。他早年为吕晚村书《卖艺文》,至晚年愈圆润,喜书东坡诗赠人,“识者皆珍如球壁”。如吴之振当年携《宋诗钞》北上一举成名,由此而来的《唱和诗》基本是当时官场名流的手迹,而《种菜诗》则是回乡后诗坛名人的唱和,表达了典型的隐居者的心态。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吴之振的书法诗迹受到苏东坡端庄流丽、逸兴遄飞风格的影响最大。其《赤壁赋》则受到董其昌疏朗沉着、颜真卿秀美练达等的书风影响,所以从书法成就来说,也代表了明末清初的典型书风。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视吴之振的形象,从吴之振的形象可以想见清初绝大多数文人的身影,他们的身影又可构筑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模式。应当说这组作品的生成于书画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其主要价值和意义在于,作品中历史文化大事件的承载在当代的体现。其名人手迹与印鉴款识不仅是一部书法篆刻大典,更是嘉兴文化史资料保存的一个大事件,希望通过深入探讨相关历史文脉,深度发掘《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及明遗民书画的文化历史价值,传承历史精髓和文化精神,使这件代表嘉兴明清时期文化的精品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明末清初的浙江石门(今桐乡崇福),因出了著名思想家吕留良与浙派诗人吴之振而声名远播。近日,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征集到“江南吴家”珍藏300年的《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又把两位乡贤巨子推上了媒介焦点,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这组明末清初浙派诗人吴之振的书法绘画作品,共有十四件标的组成,分为六大类:吴之振唱酬墨迹、吴之振自书墨迹、吴之振画像、吴之振之孙吴兰成墨迹、吴之振后人吴伯滔山水,还有吴昌硕等为吴之振后人所制的十九方印。尤其受关注的是,吕留良的4首《和种菜诗》,极为珍稀。

  

整组作品信息庞大、种类丰富、人物众多,如此涉及个人主题成体系的完整性作品在国内拍卖场上未曾见之。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组作品,其背后蕴藏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它的价值意义到底在哪里,吴之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和遗民有关系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走近这组作品,走进那个时代的人与事。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