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的视觉碎片----摄影艺术马赛克 2012-04-06 15:30:1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模式和重复可以在自然界中发现。从有生命的动物皮毛到各种植物和树叶,从天上的云彩到浩瀚的沙丘;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所出现的情景,美轮美奂,奇妙无比,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当我看到王劲松摄影作品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是何其的相似。

模式和重复可以在自然界中发现。从有生命的动物皮毛到各种植物和树叶,从天上的云彩到浩瀚的沙丘;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所出现的情景,美轮美奂,奇妙无比,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当我看到王劲松摄影作品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是何其的相似。

 

王劲松摄影作品的一个内容就是模式和重复,我喜欢称之为各种对象的“视觉碎片”:“标准家庭”,“百拆图”及“气血图像”作品中那超现实的光头外形。这些'视觉碎片'使人好似同时看到数以百计的不同频道; 就像在同一时间,看到世界数以百计的窗口,正处于一个相似的场所; 一个超现实主义,如果让我说的话(或者如我玩技术的朋友所言: 就像在同一时间打开了一百个you-tube的窗口)看王劲松的艺术品,不禁感觉我们有些相似。 因为很多时候,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认为上帝无处不在,随时观望着我们人类,就象同时开着60亿个电视机观看我们一样。 我不敢肯定这是否是王劲松的意图。但我想说的是, 正如世间所有伟大艺术家一样, 王劲松的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超越了单纯的视觉美感,它触动了观者的灵魂之弦,回响着王劲松种种信息的声音。

 

笔者对艺术作品的解读----百拆图

 

作品完成于 1999 年。编号从1900-1999,为了纪念即将来到的新千年和在此100 年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拆)作品中的“拆”被一个圆圈定,跟政府的公章有些相似。它是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房屋主人的无奈与屈从。因为房屋“注定”要被拆,政府的决定往往是最高决策,中国社会主义体系就是这样。作品还象征着改变及改变的必要性。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这种改变以何为代价?是正在消失道德价值观?还是改变的历史景观(想想三峡大坝)?等等。更积极一点, 作品展示了政府的“勇气”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愿意改变。体现了政府的现代化和适应能力。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人都相信中国是下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笔者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气血图像

 

作品共有108张图片,108在印度佛教中是完美、永生和神圣的象征。108也是指人世间的108种诱惑,一个人一定要克服这些诱惑才能达到涅盘。图片中,绿色背景与金黄色的人形成对比, 绿色和金黄色是玉和黄金的颜色, 在佛教中这两种颜色象征着财富和繁荣。作品中,金色的身体和身体中的阴影形成对比,象征着杂念,罪恶,甚至死亡。照片中人物的外形,象征着人类的对“永生”和“完美”的徒劳。 他们试图通过戒律达到(光头) ,并去除人间财物(赤裸的身体) ,但他们却永远不能完全摆脱融入他们“金色”身体的阴影。 我们可以在年老者和年少者身上发现(即使是“智者”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意识到,自己的对“永生”和“完美”的追求是徒劳。)

 

笔者对艺术品的解读----午夜新闻

 

我们再一次发现“视觉碎片”,这是王劲松的标记。这一次,它们都有黑暗的边框。午夜新闻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新闻节目,涵盖中国及全球的新闻事件。这是半个小时 “报导-时事”的节目———我怀疑?是一种现代化的有效的宣传工具。黑暗的边缘与位于画面中央的明亮的电视形成对比。观众似乎被困在一个黑暗的“笼子” 里,电视就像我们在监狱内所看到的小铁窗,成为唯一的安慰。观众被焦点(比如电视机)催眠,从而“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行为。相片中没有人物出现,可能有两个意思,一是以观众的视角作为第一视角;二是是指社会的冷漠和忽视 。既然中央政府100%的控制了中国大陆媒体, 那么政府就可以选择让社会看到或听到什么,宣传什么样的东西,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接受。 可能这些是“隐性宣传”。刚开始,社会是毫不知情的。因此,在图片中没有人物出现。缺席人物出现的漆黑的夜晚,整体上给人一种灰暗和无助的感觉。

 

笔者对艺术作品的解析----中国窗

 

很有趣的是,艺术家为这组作品取名为中国窗。 如果有人提到“中国窗”,必然让人想到中国文化的过去与现在;多样化的景观;工业的快速发展;阳光灿烂的农田;优良的铁路和基础设施,。或者是一个家庭(当然只有一个孩子) 笑眯眯的看着远方,憧憬着未来。 但在这组图片里,这一切都荡然无存。 王劲松以一个非常暗淡和阴郁的视觉,有趣的描绘出了他的“中国窗”之中的光亮。

 

我们可以看到,照片拍摄点定位于城市,缺乏“中国”特色。如果不是因为图片上的汉字,它或许会成为全球的每一个城市。蒙太奇让人感觉到城市里冷、快、麻木不仁和功利,那片生活居住之地似乎是一片荒凉。黑夜中的霓虹灯象征城市居民间的孤独和冷漠。 黑暗的边界就像黑暗在慢慢的吞噬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而他们却没有一丝察觉。这组图片充满了社会问题,随之而来是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以及丧失了传统道德的价值观念,甚至西化。但随后又以一个小小的代价换取所谓全球化的宏伟目标,或许如此?

 

总结

 

很有趣的一点是,王劲松的摄影作品反映了一种相当悲观和批判的态度。但一个人的观点通常是没对与错。一件简单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灵魂最诚实的声音。我赞同王劲松的观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这可能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社会,传统道德和价值取向常常有所削弱(百拆图) ,并同化为一种世界文化,或如悲观者所说的“西化”。当面对这个世界时,王劲松或许感到无助和担忧。每次打开电视(午夜新闻),或是驱车进入市区(中国窗),新的社会问题总是困扰着他。有人或许试图通过精神法寻找“和平”(气血系列)。但如果只靠自己的话,往往是徒劳。这常常让人觉得沮丧,从而觉得这个世界的未来充满阴翳,注定会失败。或者,就是如此?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