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眼中的贫困线现场1
艺术家眼中的贫困线海报
《贫困线》探讨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才是贫困?
2012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中国”其中的一个展览展出赵峰与林惠义“贫困线”摄影系列作品。这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创作计划,它的发起人是赵锋和林惠义,旨在通过摄影作品来表现世界各地对贫困线的不同定义。项目创意起源于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扩展至世界五大洲的十五个国家。
《贫困线》什么才是贫困?
艺术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这是对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面临种种选择的详尽考察——在一个囯家的特定时期,旨在为特定的国家背景之下理解贫困提供起点。一个框架,一个人,一天。
鉴定“贫困线”的方法
首先根据该国的国家贫困线计算人均,日均金额,然后,我们选出一些直观的物品代表这个国家能买到的曰常生活用品。对于发达国家相比较的日常消费数据容易获得,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贫困线人群人均日工资消费额,我们在决定那种方法在多个国家体制的可行性时遇到了些挑战,而这就是我们整合的方式。
“贫困线”展览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们此次看到的参展作品,是这个计划的第一部分。尽管在有些地区,医疗产品的支出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日常生活的主要支出依然是食品。以食品作为主题,这个创意来自美国著名教授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在马斯洛的理论体系中,他将食物列在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金字塔的底层。作品具体表现形式很简单:在当地报纸的整版版面上,精心地摆放一些食品,报纸上的文字、图片以及广告被食品部分遮盖,而它们能被露出的比例取决于该食品的日常消费比例是多少。运用对食品正面直接的拍摄手法,加以简洁清晰的照明闪光,摄影作品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当代社会复杂多变的走向定格在画面上,引发观众的思考。作品同时涉及到其它社会问题,从社会教育机会不平等、社会保障发展有限、食物匮乏到拜金主义横行、媒体低俗化等等。从个体的单幅摄影作品来看,这些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照片,让观众得以面对面地体会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人们的尴尬。作为系列摄影,这些作品提供的全景式视野有助于我们跨越国境的界限,无论那些处于贫困线上的人们住在哪个国度,我们都能在造成贫困的原因和现象之间找到共性。看完艺术家设定的规则,你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认真看文字,就会看懂摄影作品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