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洋:雕塑的当代语境 2012-04-25 11:38:21 来源: ART BANK 作者:何伊宁 点击:
从《丽都》的场景雕塑到《租-收租院》的复杂群雕,再到《荒山》这样纯抽象的青铜雕塑,李占洋在创作环境的转换下不断突破自我,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当代雕塑界的中坚力量。3月在麦勒画廊展出的李占洋装置新作展“噩梦”,则表达了艺术家本人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

《租-收租院》 开中国当代艺术圈的一个玩笑

 

历时一年,李占洋创作的复杂群雕《租-收租院》把近40位当代艺术圈的现实人物替换到《收租院》原作中。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界名人,像是收藏家希克,艺术家艾未未,策展人高明潞等等,都被收录其中。这组群雕作品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去叙述不同的场景故事。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用色和大家都熟悉的面孔使得这件作品成为引人入胜的场景。正如电影《摇摆画廊》(Boogie Woogie)中编剧将西方当代艺术圈的风云人物替换到电影虚构的情节中一样,李占洋以调侃的方式来描绘他臆想出的中国当代艺术界。

 

早在于中央美院进修时李占洋就在论文《情感与技巧》中对《收租院》进行了初步剖析。而后来到四川美院任教的李占洋更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建国以来最伟大的雕塑作品《收租院》和当时的主创人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租-收租院》的诞生。

 

《收租院》描述了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和雇农的阶级冲突,并根据当年地主收租的情况,创作了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以情节连续形式展示收租的全过程。这组雕像在上世纪60年代展出时,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巨大反响,感动了数千万普通中国老百姓,成为毛时代的典型艺术代表作。然而,这个当时宣传是根据历史人物和真实事件为文本创造的雕塑,在多年后被揭发只是个捏造的故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站在正面和肯定的立场去评价《收租院》。

 

而李占洋创作《租-收租院》的直接动机,都被记录在《天鸣》一文中。2006年底,李占洋参加北京麦勒画廊开幕典礼,在场馆中走动欣赏作品时的一种感觉,像灵光一闪似的把他带回了大邑县的“收租院”。“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涌向心头,就是把‘收租院’带到画廊来,这突然的念头连我都不知道从何而起,但我知道我可能非做不可了。”对于李占洋来说,他的许多创作都是在这样“一闪而过”的念头下产生的。于是,李占洋开始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和当年《收租院》的主创人员交流。即便是在知道《收租院》是“假故事”的前提下,李占洋在《收租院》雕塑前还是被它的“真”感动得一塌糊涂,他惊叹这些创作者是需要多么大的理想主义精神才能如此坚定地完成这件作品。李占洋开始怀疑,艺术不见得就等于现实,现实主义也不见得是真实的现实。他想从一个不寻常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新中国历史上永远不可能复制的艺术成就。在李占洋看来,人生就像《收租院》的创作和成功一样,是一场阴错阳差、真假莫辨的戏剧,他继而决定将当今中国艺术圈中对当代艺术有贡献的艺术工作者替代到《收租院》的场景中,于是便有了《租-收租院》这样的作品诞生。它是一个舞台,却不能用现实事件来对号入座。

 

在李占洋的《租-收租院》中,故事并不是事件,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编造了一些故事,它们与现实人物有联系,但是与具体事件来说并没有什么联系,却又看似合情合理,李占洋尝试借用收租院的叙事方法,去开中国当代艺术圈的一个玩笑。对于李占洋来说,他并没有把问题复杂化,“这些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生活就是这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