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现实与政治”
——讨论批评家赵子龙的《拒绝“政治”就是拒绝现实》
文/梅十方
批评家赵子龙先生发表文章《拒绝“政治”就是拒绝现实》一文,个人觉得其观点有些不妥或者没有切中要点,我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讨论也许更有意思。
什么是“政治”?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其概念和意指,广义的“政治”应该是个解释社会文化形态的中性词,不带有阶级立场的词组而已,按赵先生的文章上下文关系来看,应该是指狭义的“政治”,甚至是针对中国目前的现实国家体制结构而言的政治,也就是说赵先生意指中国的政治形态处于相对于国际大环境而言是落后状态。另外一点关于什么是“现实”,我想赵先生大概就是指中国目前的社会文化状况,表达出他作为知识分子看到中国社会文化矛盾冲突激烈,更是对“当代艺术”逐步向权贵同流合污的忧虑。
“当代艺术”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一般定义在“文革”之后出现的不同于之前被“政治意识形态”挟持的文化艺术,更极端点讲是指九十年代开始的政治对抗艺术。虽然我们无法对当前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艺术思维方式做总结性结论,但是我们通过比对之前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艺术形态,大至可以这样讲,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始终与现实的生存斗争紧密粘连在一起,以至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政治家”,各自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诠释个体对外围环境的反应。
赵先生所提到的中国当前的艺术生态中的两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时尚派”和“保守派”都在各自立场和相对应的利益既得得集团发生关系,甚至成为各自集团的艺术代言人。
中国现实社会文化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么?
我们必须看明白什么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现实”。大概以“五四运动”为节点,中国普通个体随着向西方文化学习进步,逐步形成个体介入公共管理文化领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政治”意识,从某种角度看,这算是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我们一直忽视作为公共文化组成部分的“个体思维”的形成方式,以至于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并未认真思考过“我”是什么,“我”的意义在哪里,“我”的意识如何产生等本质认知方式的追问。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化进程中的短板正是我们自身的“集体无意识”,“自我”作为独立主体的个人价值观没有形成,或者我们目前理解的个人价值观是和现代社会文化需求不匹配,我们国民个人“人生价值观”落后才是问题根本所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社会文化状况下,现代社会管理方式其实基本也无从谈起。
百年沧桑,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和参与一直与阶级利益的斗争不可分割,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会政治现实就是指利益冲突,是既得利益集团和被剥夺者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根本无法上升到人类意识的本质上观查和考量。影响我们现在思维方式最大的理念就是所谓“共铲主义”本质其实就是物质主义,这种用生产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来确认人类生存价值的观念本身就无法解决很多矛盾的产生。中国目前的现实矛盾根本就不是“政治”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是现代人类生存意义的理解和自我价值的本体认知方式的问题。无论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果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简单定义在物质利益的斗争上,甚至是浅浮的所谓“政治利益”的争端上,我们就永远无法走出“生存”就是“肉体存在”这一思维轮回,痛苦永远会笼罩在每个中国人的头上。
其实可以扪心自问,当我们自己有机会获得物质收益时,谁又能抗拒金钱的诱惑呢?官员也好,奸商也罢,或者艺术大腕也算,有谁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呢?所以中国社会文化最大的障碍不是浅浮的“政治游戏”说辞,而是我们全体国民的精神缺陷。
如果说“当代艺术”以批判参与现实作为重要特征的话,那么知识分子或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艺术家更应该基于中国现代文化构建之立场,反思和表达对社会意识形态现状的批判研究,这大概是当代艺术走到今天所要做的最重要任务。
现实就是时代走到今天,如果我们还认可中国需要走入现代文化做为基本立场,我们这个民族真的需要集体反思了!
2012年4月于成都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