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台“似是而非”?——胡军强的《大舞台》系列 2012-04-25 16:51:5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高岭 点击:
彩云之南有画家胡军强,将其数年呕心之作拿来我看,从粗厉狂放的表现主义生命冲动,到红火热闹的波普式“大喇叭”装置;扑面而来的是一颗红土高原上执拗,顽强的心。最触动我的,是他几年中前后反复画过的系列油画《大舞台》。

红喇叭系列09-油画-120×150cm-2010年

红喇叭系列09 油画 120×150cm 2010年

 

谈人生,每个人都有一本人生经、谈舞台,戏剧家们都有着各路的章法。人们同意这样的看法: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并为这样的看法汇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要拿人生大舞台作为艺术表现的题材,事实上往往在冒一个危险:流于概念化或笼统化;成功者,古往今来有之,皆因历史背景与个人体验结合无使然。

 

彩云之南有画家胡军强,将其数年呕心之作拿来我看,从粗厉狂放的表现主义生命冲动,到红火热闹的波普式“大喇叭”装置;扑面而来的是一颗红土高原上执拗,顽强的心。最触动我的,是他几年中前后反复画过的系列油画《大舞台》。这是批以人生经历为社会背景的画,但是以单人肖像的方式进入画面,侧面中的人物脸部基本上都被一层厚重的油彩敷盖着,鼻梁上绘有一方白色块,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此乃生旦净末丑之丑角“小花脸”的造像形式。瓦蓝的背景中是嬉笑怒骂的姻脂老者,光头、方耳、挑眉,人物造像顶天立地,充斥了几乎整个画面,突兀扩张的视觉构图,被沧桑烙印的深深皱纹和厚实有力的笔触推刮,赋予了令人难以言状的感染力。

 

胡军强十二岁入云南省京剧院学戏,后又转而习画,从事起舞台美术设计。近三十年在唱、念、做、打的戏园子里耳濡目染,自然不过地是通过大舞台经验这一旁人难以企及的角度出发,对人生大舞台加双关注,我注意到,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对个体人的影响集中关注,始自他1992年有机会出访德国,一年的走访,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理由,了解四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检讨艺术和人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发展走势。而在此前,自然主义的地域性的情感表达,曾经令他陶醉痴迷,留下了大量今天看来灼热异常的画作。勿庸讳言,他的作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把艺术形式和个人风格作为追求的目的。

 

从普泛的对生命与自然伟力的敬畏,到对特定环境背景下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胡在给我的信中用恍然大悟“突然大叫”来形容,使我感到一位艺术家久久思索的良苦与艰辛以及醒悟后难以抑制的惊狂!令人欣喜的是,胡对个体的人生存境遇的反思。虽起步于对身边日常生活的揭示,如《大舞台》系列中的《小保姆》、《爆发户》, 逐渐走向了从自己积累已久的舞台人生经验中挖掘生存的意义这条路。胡没有画自己,也没有画其他某个具体的人,他从个人的长久记忆和经验库里寻找视觉图像的资源,不是复现戏剧表演中角色的某个特定的神态或造型,而是把不同剧目、不同人物的表演形象折成碎片,再为他所用地揉成一个个新的造像整体。于是,我们看到了眼前这几幅2000年的新作。看似同一个人物形像,实则不同的扮相和传达着不同的意味。人们常说,人生如梦,梦为何物?我看,梦就恰似这一幅幅神态各异的造像,假亦真,真亦假,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个中人难以知晓,旁观者也许倒清楚得多。

 

无法回避的是,面对这些刻意强化、夸张的面孔,有知性的人会无动于衷,会不与自己的生存状态做一番比较;也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出自胡军强个人的生活经历而被提升出来的人物造像会因其对观众读者的震撼而具有了当代文化批叛的价值。事实上,整个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都是围绕着个体的人的现实生存境遇而展开的,这其中人物造像因其最为直接地对应着人的肉体生存而倍受宠爱和关注,玩世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大都是以人物造像来折射社会的问题与矛盾的。之后,门户的进一步打开,商品经济的激活,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普及,使得当代艺术出现了低俗化,物质化和感官化的趋向、装置、录像、摄影、行为、电脑影像等多媒体,多材料的艺术展现方式,使艺术在获得了当代文化的消费价值的同时,正在冒着付出当代文化的批判价值危险的代价。时下流行于前卫圈里的话题,在消费中颠覆,在消费中批判。然而,别忘了,一个不懂得批判的民族,其消费也就只能是消费。庆幸的是,有不少艺术家在这个转型的似是而非的年代里,正在做着实际上并非似是而非的工作。


                                                          2000年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