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雕制
清代玉器雕制,首开中国玉雕史上气势磅礴的大型玉作之先河。所谓大型玉作,不仅整件玉作集合了成百上千的能工巧匠的精技巧思,代表着皇室的权势财力,又配合着民间的巧匠慧思,而可堪为材的大件玉料更是可遇不可求。乾隆前期,因玉路阻塞、玉材匮乏,使得清代宫廷玉器经历了缓慢成长的时期。在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准噶尔、统一新疆后,玉路畅通、玉贡不绝,私采私运亦日益猖獗。玉料充足为清玉的鼎盛期奠定了物质基础。每年玉贡四千斤,特贡无计,正所谓“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作正赋输皇州。”而位于叶尔羌西南部的密勒塔山,所产玉料较大,多绺纹,以青玉居多,间有青碧色,谓之“宝盖玉”。堪称中国第一玉雕的“大禹治水图”山子即以此玉琢制。其色青灰,质地致密,光泽古拙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