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赴京探望住在解放军301医院里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向季老献上自己为季老敬造的肖像,让静养中的季老感到非常欢愉。
关于2012月照上人禅画全国巡展东北三城展的题外话
人间五月天,春光普照,百花争妍,由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华禅画院、黑龙江省文联、辽宁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月照上人禅画全国巡展哈尔滨展、长春展和沈阳展,分别于2012年5月9日、19日、30日,相继在哈尔滨黑龙江省美术馆、长春华联古玩城、沈阳辽宁美术馆开幕,三个城市的展览各为期一周。
月照上人秉承恩师——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遗命,邀集海内外艺苑名宿成立中华禅画院,亲任院长,以孜兀穷年之功,推动禅画艺术在当代的繁荣与发展。上人先后出主两浙名蓝(奉化雪窦寺、天目山禅源寺)、辽北二寺(调兵山明月禅寺、辽阳广佑寺)丈席,曾任九华山全山唯一十方丛林——祇园禅寺首座兼九华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在在处处宏开函丈,随宜说法,若讲经开示,若论坛演说,若会议展览,若义卖拍卖,若网络弘法……种种事业运作,起全机大用,度有缘众生,堪称佛教事业现代化之先驱。近几年来,上人一身自在,游化四方,致力于契理契机之“月照禅”之修证与指导,在众生心田拓荒耕耘,以淑世淑人为本分,以书画、演说、撰著为作务,敷法座于檀越熏修之精室,展经筵于EMBA专班,道俗景从,遐迩来叩。
月照上人所致力传承、光大的禅画艺术,高度契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一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月照上人的禅画艺术,能给带给人们崇高而透彻的审美感悟,能够抚慰、滋养人的内心,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考察月照上人禅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它作为一种大有益于中华民族在崭新历史背景下所致力的道德与价值重建的艺术类型的重大意义。
一、以佛救儒,以像设教
有学者在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近代化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是没有宗教的社会。学者们所谓的“宗教”,是指唯一神论的信仰,即一神教,其代表教派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从这一“宗教”意义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确没有纯粹的宗教。
但是中国人自古即有着有别于西方宗教的信仰形态。且不说上古时代的图腾崇拜,从三代以后,祭天、敬祖、祀鬼神的观念和有关的繁缛礼仪即在广大的民间社会被固定化并世代延续下来。至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则是亦哲学亦宗教,衍生出了一系列颇具东方文化色彩的世界观指导下的修行理论及方法,彰显了东方宗教的特质和面貌。儒家思想文化长期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从而成为传统社会政治文明、伦理道德、文化学术的代言者。
儒家不是宗教,称其为“儒教”,是类比西方的宗教在历史上曾对世俗世界所具有的巨大支配力而言。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文化地位,影响之深远、时间之久长,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化类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对于抽象的东西不甚感兴趣,具有实用主义的精神特质,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便恰切地契合了这种民族脾性,表现出鲜明的实践理性精神。
梁启超说:“原来儒家开宗的孔子不大喜欢说什么‘性与天道',只是想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陶养成理想的人格。”(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话中所反映的,正是儒家提倡以“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追求作为人生理想的现实关怀的本质。儒家缺乏对于生命个体自身局限的认识,以及进而对于超越局限的终极存在的追问和探求,因此儒家的思想、学说,不能为人们提供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出无限意义的价值。
然而,人类的文化史表明,人生理应基于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双重维度上的价值,方能建立圆满的人生意义。圆满的人生,不仅应该把现实关怀作为终极关怀的逻辑起点,更应该把现实关怀作为终极关怀的现实起点。一个社会总要有一些文化和思想的精英,致力于由现实关怀出发,去探求和解答终极关怀的问题,从而为社会构建起完整、健全、圆足的文明范型。
现在我们所称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儒、释、道三教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文化系统,三教通过运用各种宣教手段,面向社会各阶层民众传播着各自的教理思想、价值观念、戒律清规、实践方法,历代统治阶级所贯彻、奉行的“三教平心”(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文化与社会治理政策,也使得三教在传统社会中共同发挥着社会教化、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的功能。如果把佛教从传统文化中抽离出来,我们实在难以想像,那样的“传统文化”会是什么样的面目。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遍及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佛学思想及其文化早已经融进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久已经积淀下佛教信仰情感和文化的因子。
经过中国文化改造,逐渐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佛教,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出世而不弃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产生了文化上的呼应。
谈中国艺术,佛学尤其禅学是无法规避的,因为其对中国艺术的渗透和影响是无所不在而至细至密的:禅渗入中国诗学,便有了禅诗,于是中国诗学境界大进;禅渗入中国书画,便有了禅书、禅画,自此中国书画境界大进……明末大文人、杰出的书画家及艺术理论家董其昌借鉴佛教禅宗传法谱系,提出了画分南、北宗的的著名画论。他指出,南宗是文人画,重化境、天趣,具有“顿悟”的表现。其艺术创作目的,是“为寄”、“为乐”;北宗是“行家画”,重苦练功夫,而无天趣可言,具有“渐修”的表现。其艺术创作目的,是“为功”、“为利”。在董其昌看来,南宗文人画无疑是恪守孔子所说的“志道游艺”这一艺术核心价值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