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初:钱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力 2012-05-03 14:55:07 作者:陈源初 点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衍生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并产生了 后结构主义思潮,倡导一种温和的范式转换并改变文化中的道德人文以抵消金融主义的霸权与垄断,艺术界渴望对传统模式的艺术结构进行转换来使艺术重新获得自由,但是直至今日收效甚微,经济界金融界和艺术界的豪赌仍在热烈地进行中。

1984 198466 Mixed media 48X60 Inches

198466 Mixed media 48X60 Inches 1984

 

后现代主义和艺术界的豪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衍生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并产生了 后结构主义思潮,倡导一种温和的范式转换并改变文化中的道德人文以抵消金融主义的霸权与垄断,艺术界渴望对传统模式的艺术结构进行转换来使艺术重新获得自由,但是直至今日收效甚微,经济界金融界和艺术界的豪赌仍在热烈地进行中。只要气球不破,还是在投机家手中轻快地传递,而且人人获利,失败者很少,即使假冒欺骗,照样获利丰厚,根本不无人担心未来的爆破。文化艺术界也不例外,涉及到的金钱数量已经成为天文数字,而真正文化艺术的内蕴和人文情高深远已在强大的经济利益下不值一提。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和英国,虽然近年来在资 本市场上屡屡受挫。但是总体来说金融使得二国在过去的年代中大获其利。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纽约时报》上披露投资银行家支持奥巴马的比例是 66%。 在英国,布莱尔政府一直受到金融家银行家的包围。各政党,金融家与赌徒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劳动阶层的辛苦工作、节俭和克制的价值观在豪赌者眼中一文不值。这跟艺术界的豪赌现状同出一辙,豪客们都蔑视广大艺术群体的辛苦劳作,而只把赌注押在能大赢的少数活宝上。金融资本主义的越来越强性的趋 势,华尔街、伦敦,苏黎世,香港的金融模式驾凌于埋头苦干的各国实体经济。近代资本主义金融已变成了由交易货币、期货,股票的巨大的赌场。曾经,日本的收藏家大多用天价去购买艺术品,包括日本与西方的当代艺术品。花25亿买下著名建筑师的设计,来表示他们经济的繁盛。然而泡沫经济使整个经济神话破灭以后,对日本社会造成的影响第一个就是画廊的倒闭;其次是美术馆从公营变为法人化,自负盈亏;再次就是因为接踵而来十几年的画廊冰河时期导致了日本人对于自己的艺术失去信心。现在日本的艺术收藏非常的小心,不至于重复十多年前的泡沫危机。日本国内的很多买家还是停留在十多年前泡沫危机的创伤之下。民众主要把钱投到房地产或银行。这是到目前为止日本买卖市场的现状。现在,日本的当代艺术越来越走向消费 文化、表面文化而缺乏思想内涵,日本的很多作品以卡通、动画和更加浅薄的消费方式来发展,缺乏像中国和印度这种对人类精神、对社会现实、对苦难等等重大主 题的研讨和追究。日本的中产阶级和主流社会到现在为止仍然痴迷他们的传统文化或者学院派、古典派的欧洲艺术,这与当代艺术有着严重的脱节。实际上,世界面对的危机重重,在2009年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世界金融资产的贬值高达50万亿美元,这等于2007年世界的总产值。不过这毫不影响艺术界的豪赌客的乐观和信心,好像天价还会升高,暴利还会加大。至于艺术的真谛,那只是愚蠢的艺术家们的事。

 

我们应明白艺术与资本的关系本质。资本是一个投资概念。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谈创作和作品还是去谈市场,这是不准确的概念。艺术的市场,拍卖行,是一个商业行为。一个真正的热爱艺术的收藏家直接从画廊里买作品,是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目前出现的这样一个拍卖现象当作是的艺术市场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日本例子就在眼前,韩国也有同样的现象。这是个很悲惨的教训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为什么还不抵制这些现象?而要特别乐观的把这个现象当作一个事实,真正的收藏家,收藏作品是因为喜欢,对作品对艺术有自己的认识。因为艺术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文化价值。如果一个艺术品只是有商业价值,那么我们就在生产商品。我们过分地强调了资本的注入如何把艺术市场搞起来。这是在扼杀艺术而不是在支持艺术。中国需要的是做一些基本的工作让买得起作品的藏家们能够认识到作品的艺 术价值、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它的拍卖行的炒作价值。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健康心态的理论队伍,中国现在 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家,能够描述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和它的价值。所以,要建立一个高稿费制度,让那些愿意写文章的批评家们不要因为自己在写了文章以后得不到够多的经济效益而变得消极,而去写那些能得到高报酬的为天价拍品的吹捧文章。有文化良心的 批评家们还是要坚持写好的文章,人的价值并不能用钱来衡量,而是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只关心资本的价值而不去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本身,艺术批评、艺术理论的急功近利,把艺术导向了邪门偏道。有社会和文化关切度的艺术家都要从价值健康的方向来发展。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