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秦公先生在翰海拍卖主持工作的时候,王家辉正在中央美院进修古代书画鉴定,后经老师介绍到了翰海实习,一边辨读款识、释读诗文,一边在中国艺术市场最生机勃勃的萌芽期接触着一手的精品书画。古代书画,也因此成了王家辉热衷的收藏。
第二年他碰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作品——明代汝文淑的册页,是“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秘书王力的旧藏,当时一家拍卖公司决定将其上拍,定价6万元。王力先生去世后涉及到了家庭纠葛,家人找到王家辉希望尽快获得现金,“那时我也没什么钱,我只是看它特别好,就加了50%,9万买下了这套册页”。1998年,这套《山水花卉扇册》在拍卖会上以85万元成交,而现在过亿的书画在当时也只能拍到百万元上下。
书画艺术品的价值,本应是欣赏和教化,喜欢笔墨是一件静雅的事,但是如今经济价值这个附加属性却成了主角。在王家辉看来,书画作品背后隐藏有很多史料和秘密,有些可能永远不会被发掘,所以在这个领域不能太轻信。王家辉看到过太多专家走眼,轻易否定一件好作品或者盲目认定一幅疑作永远是这个市场无法避免的。也有朋友让他帮忙找画,他每次都会嘱咐对方:“不能只是我看好的就好,你必须再找两三个可靠的专家看看,有否定意见的最好就别要,保护自己也保护对方。”
收藏一些文玩成了王家辉纯粹的个人爱好——文玩的东西,格调最高,并且也很实用,每一件文玩都有上一位主人的性格和品位。小型拍卖中,这些“小件”一般也最为精彩。
乾隆时有一个藏书家叫叶东卿,当时根据汉代玉尺铸了3个铜镇纸,自己留了一把,另外两把分别送给了翁方冈、阮元。翁方冈的这把出现在了1989年嘉德小拍上,当时标价600元,场上马未都和他一起争,最终王家辉以6000元(当时文玩里绝对的高价)将其收入囊中。七八年后嘉德举行一场古籍拍卖,有几幅翁方冈的信札,其中就提到了叶东卿送他的这个镇纸。
“文玩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此,两三百年过去了,我们还能在文献中追述到这件东西递藏的历史。古代书画更是这样,古代名家题记,要是能找到三五处,你就会很有成就感,其中的乐趣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
对话
市场平稳反而难做
M《钱经》
W 王家辉
M 如何看待市场上关于拍卖公司的负面信息?
W 现在负面消息很多,假的东西、虚假成交的现象肯定有。但是一家公司想要做得长远还是要规规矩矩,买家卖家两端持平。
M 你的收藏品平时都放在哪里?
W 文玩是放在家里的案头上,例如买回来的围棋罐我就直接用来下围棋。重要的作品肯定要放到银行的保险柜里。
M 会鼓励你亲密的朋友来做收藏投资吗?
W 给他们的只有一句话:买艺术品如果是为了投资挣钱的话,还是做你最熟悉的那一行,每一分钱怎么挣的、怎么亏的你自己都非常清楚。可以鼓励朋友热爱艺术,可以买好一点的东西做装饰品,但是能增值多少没办法承诺,不过有时间一定要多看看古代文人的文集,那些文字比电视剧好看多了。
M 如果供您投资艺术品的资金有1000万和10个亿,您会做些什么?
W 1000万,如果对文献有相当的了解,对近几十年甚至清末民国的书画流传海外的记录也都熟悉,是可以在宋元的书画领域买到好作品的。10亿就是一个艺术品基金的状态,个人的话可能会分成三块:最大的是5亿,去大的拍卖会上挑最顶尖的东西,这些东西媒体最好别关注,省得竞争太激烈;4亿元买明末到清初以前的名家的东西,也一定是买精品;再花1亿元买无款的,有发掘潜力的。
这几十年历史上文人书画的精品非常多,我肯定会去嘉德、保利等拍卖会上淘一些海外回流的作品。
M 做拍卖的冲在艺术市场第一线,是不是最怕市场低迷?
W 事实上市场很平稳的话反而很难做,有起伏的时候才有商机,这时对有准备的人就是最好的时机。
【编辑:张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