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画廊:芙蓉国里的双面娇娃 2012-05-08 10:52:12 来源:《画廊》杂志 作者:徐友玲 点击:
如果说经营者的性情、眼光决定着一个画廊的未来和走向,那么也许从取名这一小点上就可看出那特画廊的些许特点,没有过多的纠结与权衡,自然地随性而发。

L-Art Gallery中文名为“那特”,是由“LRG”音译而来,没有其他特别的含义,仅仅是由于几位经营者的姓都是以“L”开头。如果说经营者的性情、眼光决定着一个画廊的未来和走向,那么也许从取名这一小点上就可看出那特画廊的些许特点,没有过多的纠结与权衡,自然地随性而发。

 

不少圈内人刚听说“那特画廊”时,都或多或少与这些相关,比如经营者之一是著名策展人吕澎的女儿,比如画廊所处大楼是由成都著名建筑师刘家琨设计建造,画廊展厅是由知名艺术家杨冕进行装修设计改造,还比如,他们与毗邻的成都当代美术馆似乎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当然,这些都只是旁人口口相传的说法,至于真实的那特画廊是怎么样的,只有通过它的经营者,通过它举办的展览,通过它挑选的艺术家等等来为其烙上独属于“那特”的印记。

 

80后的年轻画廊经营者

 

第一次见到吕婧是在那特画廊的开馆展上,当时与她匆匆一面,只闲谈了几句。印象中,这位留学澳洲的美女给人稳健、内敛之感。说起她与艺术的结缘,这与大多数“艺二代”差不多。由于受父亲吕澎的影响,她从小就看了许多画册,认识了不少艺术家,耳濡目染下对艺术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于是吕婧在澳洲读书时便攻读了媒体和艺术史,毕业后在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年,最后回到成都开了画廊,“其实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开画廊,只是想从事跟艺术相关的工作罢了,碰巧有这么一个机会,就这样开始了。”

 

画廊的另一位经营者李娟则算得上是艺术圈内的资深人士了,2002年便进入了画廊业。学外贸的她是从事艺术工作以后才慢慢喜欢上这个行业,“我们那时候基本上不会随随便便把作品卖给中国的客户,销售对象都是一些西方人。”2005年到2008年正是中国艺术市场的疯狂期,李娟有幸见证了不少艺术家在这期间的一些生活和改变,对艺术拍卖市场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她看来,艺术家和艺术收藏投资者的起伏人生太像一幕幕变幻不定的悬疑剧了,犹如狂风暴雨袭过海面,沉陷其中之人无一幸免,大喜或大悲。“也是在这个时期,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对藏家的挑选,对展览作品包装和运输方面等,都有了一些职业性的判断。这对我现在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未一起合作过的两个人要如何在经营中达到一定的默契呢?特别是创业阶段,很多观念、理念的不同都有可能会引起争议。说起这点,尽管吕婧和李娟都坚持说这与星座没关系,但在评价对方时,两人却都不自觉地将星座特点加入了进来。“天蝎座的吕婧是属于比较纠结的那种吧,凡事都深思熟虑,而我是金牛座的,更相信自己的直观,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两人还比较互补。”李娟说话颇为很快人快语。

 

从经营者角度来说,两人的分工很明确。吕婧主要是对外,艺术展览和艺术家的挑选都是由她来主导;李娟则负责对内的管理,如一些日常事务、财务、展览布置等。遇到分歧和争议时,比如因个人的喜好不同,都有自己偏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这种时候双方就要以反问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理由,诸如“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艺术家?”、“为什么觉得这件作品好?”、“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等等,双方交流之后可能就会慢慢找到合拍的那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开始做起。而这种思想的交流也使得一些创新的点子不经意地碰撞了出来,“我们的合作都比较和谐,可能是跟性格有关系吧,都属于比较平和的人,而且年龄也差不多,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也类似,所以至今还没有遇到很大分歧的情况。我们现在合作都还挺好,希望以后能一直好下去。”

 

新起点 优势与压力并存

 

成都是一座具有天然艺术氛围的城市,人们懂得享受生活,也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尤其是近些年在政府对文化艺术的大力支持下,让成都作为当代艺术重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都有了很好的基础,而成都市民趋时追风的文化心理和官员崇尚文艺的文化素质,也让当代艺术的生长、发育有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更为开放的氛围。

 

如今的成都,尽管画廊业并不如上海、北京等地那么遍地开花,但举凡所开之画廊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而每逢假期、周末,各种艺术展览、艺术活动也让人目不暇接,报社的艺术版记者有时甚至会一天看五六个展览,在他们的引导下,市民们追捧艺术的氛围也愈加浓厚。

 

对那特画廊来说,在整个城市艺术氛围特别好的时候进入这个行业,也许有着或多或少的便利,但就其经营而言,其实是更具挑战。李娟不讳言整个大环境的便利,但谈得更多的还是经营画廊的不轻松,“从市场来看,现在很多藏家都很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相对2008年之前的盲目收藏,现在的藏家更加的谨慎。藏家越谨慎,对我们画廊的要求就越高,挑选艺术家也需要更为准确。”在吕婧看来,正是由于这是新的开始、新的起点,所做所想无需受太多的约束和限制,这恰好也是她们最大的优势,“很多经营多年的画廊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各种操作上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虽然成熟与资历不可忽视,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创新和打破惯有思维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冲劲,因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我们发挥,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想法都可以去实施。”

 

那特画廊从前期展厅的设计装修到筹备第一个个展,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期间的辛苦除了自己,外界少有人知晓,也或许是大家不愿去深究,因为在外界看来,经营者吕婧和李娟,一个是吕澎的女儿,一个是吕澎的商务助理,她们无非都是笼罩在吕澎的光环之下而已,两个年轻女娃能有什么作为呢?这就是所谓的“并不是所有大树都是好乘凉的”,尽管作为艺术顾问的吕澎从来都不插手那特画廊的具体事务,但这些误读仍是不可避免。

 

“艺二代”这个词是不讨喜的,至少吕婧和李娟就很不喜欢,因为里面似乎有隐含着“坐享其成”的意思。而她们,不仅没有偷懒“坐享”,反而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为了挑选艺术家,除了经常逛成都本地艺术家的工作室,她们还经常北京、重庆两头跑,甚至杭州也去了好几次,“我们希望能多接触各地的艺术家,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然后从中找到与我们合拍、能让我们一见钟情的作品。”的确,她们还很年轻,从与她们的交流中你都能感受到那种让人激情澎湃的活力,她们是真的很喜欢艺术,而且对于当代艺术以及藏家市场这一块的理解也有很多新的见解。这些都是她们特有的优势。

 

那特画廊目前已跟近30位艺术家有过合作,也代理了好几位年轻艺术家,四川艺术家谢凡便是画廊签约合作的第一位。在那特画廊的“新色”开馆展上,谢凡的作品一炮而火,参展作品卖掉了90%,这给了吕婧和李娟极大的鼓励,特别是使她们在挑选艺术家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因为这是她们“看中”的艺术家。如果说女人是天生的经纪人,相信吕婧和李娟的这种“天生”的成份里面应该还含有更多的东西,毕竟,从艺术这行来说,她们尽管年轻,但其实不算是新人。

 

虽然画廊的艺术顾问是吕澎,但所有事务真正定夺的人还是她们自己。对两人来说,吕澎给予的最大帮助便是鼓励,以及思考方式上的影响和提示,“艺术家、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自己挑选,只是在做完展览之后他会给我们一些小小的建议和评论,不过于参与,也从来不会说你这次做得不好,下次不要再做,或者你这次做得很好,下次使劲再做。”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树苗来说,如果被大树遮荫太多,不仅失去了经历风雨的机会,也会被剥夺必需的阳光和水份。吕澎当是深知这一点。

 

与艺术家、藏家一同成长

 

那特画廊自2011年7月开馆至今,做了5个展览,从开馆展的“新色”到2012年3月的“微图盛景”,那特画廊在一步步地迈向自己的目标。尽管开业才短短几个月,那特自身的品牌烙印已慢慢突显。成都大型的艺术机构不下30个,中小机构更是不胜枚举,要在这种艺术市场大背景下求得发展,如果不进行差异化经营,不打出特色牌是行不通的,“艺术机构的细分发展是必经之路,我们最基本的一个方向,是起码要找到我们画廊的‘调调’。”

 

吕婧和李娟说的这种“调调”,更准确的说就是那特画廊的清晰定位。当有一天,圈内圈外人聊起某位艺术家,说起某个展览,一听就知道是那特画廊的,那她们迈出的第一步就算是成功了。

 

天府之国的温润气候,以及成都人崇尚悠闲生活的态度,让不少艺术家们更愿意在这个城市驻足停留,甚至定居于此生活,而众多重量级艺术家的聚集,也使得成都的艺术生态越来越好。相较于北京、上海的都市喧嚣,成都的市井和慢节奏更能让艺术家静下心来进行创作。吕婧和李娟都喜欢逛艺术家的工作室,在她们看来,了解艺术家真实的某一面,工作室或家里是最为直观的场所。在选择艺术家方面,两人都相信‘投缘’一词,“有时不经意逛到某个工作室,发现艺术家的想法特别有意思,与之聊起来也特别投缘,看他的作品也会跟我们想要的扣在一起,这种时候我们的合作也就自然而然了。”

 

新画廊代表着新的起点,经营者年轻的思维也带着更多的创新和不一样,那特画廊希望和这些发掘的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要与喜欢的艺术家一路相伴,从青涩到成熟,更要与他们培养的新藏家共同见证这个城市的艺术变迁。

 

70后、80后如今正成为市场的主要购买群体,这年龄段的人正在慢慢建立自己的关系,其中喜欢艺术的群体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收藏品味,“我们画廊的藏家基本都是45岁以下,有很早就喜欢艺术的,也有从来没接触过当代艺术的人。我们目前针对的也正是这样一群跟我们年龄相近、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人。”

 

为了让这些年轻藏家能持续地喜欢艺术,持续地看展览,那特画廊专门成立了一个藏家俱乐部。俱乐部定期邀请一些艺术家或策展人亲临现场与藏家交流,聊聊艺术,聊聊最近看的展览,让大家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近距离地与艺术圈的人沟通。在吕婧看来,成立这个俱乐部就是对藏家的一种责任,“让这些刚接触艺术的年轻藏家知道收藏是什么,艺术家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了解整个艺术生活和艺术背景后可能更会激发他们的收藏兴趣。”画廊除了发掘艺术家、销售艺术作品,更有带动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责任,这是那特画廊创立之初就有的想法。李娟说,通过我们举办的各种沙龙活动或讲座,让参与的人再去影响他身边的朋友,这种对艺术的引导和教育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从而带动当代艺术在成都的持续成长。

 

关于画廊远景 以实际行动兑现

 

采访结束前问两位经营者对画廊是否有一个远景目标,快人快语的李娟很迅速肯定地回答,“当然有了,但现在还不能说得太具体,哈哈。”

 

成都这个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有着适合艺术生长的肥沃土壤,也有喜欢享受生活、感受幸福的广大市民承载着城市精神,这样的一个城市,你无法预想她的未来发展会走到哪个阶段,如同一朵刚刚绽放的花蕾,你能预测她到底能开得多绚烂么?

 

刚启步的那特画廊同样如此,未来会是什么样,恐怕经营者自己也无法说得很清楚。但吕婧和李娟却都很清楚一些事:比如市场与学术不是矛盾的两方,这两者都是平行线上的两个支点,缺一不可;比如说成都只是那特画廊的一个起点,它的发展并不只局限于成都或者中国……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