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运作,有的地方在浇树,有的地方在播种,有的地方开始摘果实。反正我是一个农民,就要考虑春夏秋冬的收获。——李大钧
2012年4月28日,《东方气象》——北京-上海艺术名家名作暨上海百雅轩画廊开幕展在红坊艺术园区举行。这是继上海百雅轩莫干山艺术中心设立3年后,百雅轩在上海设立的第二家连锁画廊。
京沪两地15位艺术大师,包括北京的张光宇、黄苗子、祝大年、吴冠中、罗尔纯、袁运甫、丘挺,上海的陈家泠、张桂铭、王劼音、周长江、肖谷、俞中保、殷雄、李磊,他们的50多幅原创精品济济一堂,北京百雅轩艺术机构总裁李大钧表示:“我们希望告诉大家,我们推崇什么样的当代艺术。”
画廊开幕当天,99艺术网上海站记者就百雅轩上海战略、连锁画廊经营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话题现场采访了李大钧。
李大钧表示,百雅轩在版画上的声音大些,但其目标却是综合性的艺术品,他们的经营定位是中国各领域、各年龄段最有价值和潜力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甚至被忽视的艺术大家。上海第二家画廊开张,这是早已定下的事情,与6000万风投无关,上海的市场比北京简单,只要有好画,就能吸引到有实力的藏家。百雅轩走的是一条新路子,有着摸石头过河的成分,只因没有太多参照体系。
我们关注重要甚至被忽视的艺术大家
这个展览是叫东方气象,我们实际上是把京沪两地的艺术名家、大家做了一个联展。百雅轩致力于推广中国最有价值和最有潜力的艺术家,包括各领域、各年龄段的优秀的艺术家。我们尤其关注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家,我们重要的任务是把这些重要甚至被忽视的艺术大家拿来推广,这是我们的定位。
事情需要一步步的做,因为有很多杰出老艺术家的工作,实话说我们还没有做好做完,这个工作具有一定的抢救性质或者说梳理性质、挖掘性质,我们必须从老一辈艺术家开始。
百雅轩一直都在做综合性的艺术品,可能在版画上声音大一些,显得传播的工作多一些,大家以为我们在做版画,我记得2008年百雅轩上海艺术中心建立,我们做的第一个展览是《吴冠中走进上海》,那次展览展出了吴老当年的五十多张新作。
只要是好画,就会在上海有市场
我们在上海应该是四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一家画廊变成现在的两家,员工也在扩大,这个事实就说明上海还是欢迎我们来,我们也在上海立住了脚跟,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发展的,市场很不错。
上海是一个既具有很强的艺术品鉴赏能力又具有很强的艺术品消费能力的城市,所以只要是好画,好的艺术在上海是一定有市场的。北京比较大,比较宽,对各种艺术门类的评判标准很多,官场的,炒作的等等,不像上海这么简单,上海主要是看画。你看上海的展览会很安静,大家不是来这儿认识朋友,来做公关活动的,很多人就来是来看画的,任意选购他喜欢的作品。
上海开第二家画廊,跟6000万风投无关
在上海我们就是一家上海的机构,经过这四年的建设,我们这个团队实际上也本土化了,比如说我们上海的负责人员赵音女士,她既是百雅轩的副总裁,也是上海的总经理,她本身就是上海人。我们的艺术资源和上海艺术界联络很多,你看到这次上海参展的八个艺术家只是我们上海资源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重要的艺术家没有加入进来,比如上海的吴大羽先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家,这次开幕展只是一个开始。另外,百雅轩也是上海画廊联盟的发起画廊之一,所以在这个地方我没感觉到我是外地人,上海百雅轩画廊是上海的画廊。
在上海开第二家甚至第三家画廊,是我们即定的策略,跟6000万风投没关系。新的投资实际上支持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ITC资本包括其他的战略合作伙伴都是我自己的股东和朋友,我们在理念上,在企业发展的思路上,策略上是非常一致的,而且目前百雅轩还是我作为CEO亲自管理和运营,我觉得这方面还是按照企业本身发展规律做比较好一些。
我们没有太多的参照体系
我们不是第一家从北京到上海的画廊,但是我们肯定是在这儿开了四年站稳脚跟的画廊。我做事情就是这样,我觉得只要是值得做的事儿,符合我们发展方向的事儿,我就不太考虑其他,别人进也好退也好,那是他们的选择,我认为我该做的我会做。
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参照体系,比如说谁是国际性的画廊,谁是百年老店,我觉得肯定都有,我也在学习、研究他们,但是百雅轩走的是新方法,新路子。
现在大家认为的百雅轩模式,我是按照我理解的艺术发展规律去做。至于未来几年怎么做,这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它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有问题,当然它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分,也有按着我主观意愿发展的成分,它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过去已不重要,因为过去了,我还是比较关心未来。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