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京城的东三环穿过我和洪浩寓所之间,所以,我料想常现于我们眼前的风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东三环上车流不息,入夜时红色和橘色的车灯,时而飞驰、时而龟行;立在窗前,双层玻璃隔绝了向上攀升的声音;京广中心,工艺美院,中国大酒店的轮廓分割着夜色的天空;于是,无声的运动凝成画面,固化在一个旁观者的眼中。据说不久以后,这里会成为京城商业圈。当然先需夷平,而后再起高楼。当地的居民大多不相信这未来景观的勾勒,继续沉迷于日日的居室装修的的电钻声中。
乘着电梯,下到地面,汇入人流和车流,我已然不再是一个观者。而洪浩,肩上扛着一个老式坐机,那种大多只在旧日照相馆中见到的那种。我所汇入的人群成为他穿过大街所摄入的素材。作为旁观者,他仿佛预言般地,动摇着我们惯常的对于时间经纬的短见。
由引擎所代表的速度将我们的经验“视界”重新划定。
挪用北宋名作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洪浩新近作品中最突出也是最有争议的引子。
在北京,他选择了两条相互垂直着贯穿京城或隐或显的线,作为移动视点的依托—中轴线和长安街:
中轴线是旧朝在将燕京改造成为大中国国都时确立的标准。从正阳门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穿过紫禁城,绵延地向北是钟楼、鼓楼。这些隐性的贯穿南北的线在中国人的理念中被称作“龙脉”,其实就是“中国”的“中”字那一竖。虽说这是一条王权的脉络,可就在不久以前,还时或能在钟鼓楼下听到“十三香”的叫卖声。
为迎接人民共和国建国第二个庆典,政府将金水桥边的华表向天安门的方向平移了十多米。自此,“长安街”这条横贯东西的大道便成为半个世纪来历史时刻的见证人。不仅在北京人心中,更是在国人目中,这俨然是一条朝圣的路。而今,西端是城乡贸易中心,直到东端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双塔。若以天安门为中心,印射着西面威严的新华门,是东面由香港地产资本开发的“东方广场”,据说跨国公司驻京机构不久便几乎悉数搬入这方圆两里地的写字楼群中。
都市景观,移步变换。这由“脉”字贯穿的地景,大概只有长卷才能满足关照全景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