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茜作品
2012年4月20日,“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办。展览选取了十六位具有代表性的“新工笔”艺术家,旨在从繁琐的中国工笔画“三矾九染”古老传统中一窥当代观念的穿越。
2005年前后,“新工笔”力量逐渐汇聚,由此蔓延成一种柔和却可观的力量。本次参展艺术家虽来自不同的地域,年龄尚有参差,艺术理想也不完全一致,但他们皆为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者。
这些艺术家带着怎样的艺术背景进入“新工笔”创作?他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文化身份?他们如何看待当下“新工笔”绘画的价值?带着诸多问题,99艺术网上海站记者专访参展艺术家之一高茜。
高茜如是说——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画工笔大多是描绘事物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再现和关照自然的呈现,纯粹是抒发内心情感的简单表述。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都是以一种“观念先行”的姿态来表情达意的,然而对于传统,他们仍然有着明确的认同和使命感。
新,含义为:刚有的,新鲜,新奇。 “新工笔”之所以“新”,就是因为它打破了那种再现自然的工笔画格局。这批画家被视作不“务实”,他们的作品和现实背离,迷幻,和生活浑然不搭调,和外界毫无关联。然而,他们所传承的技艺却是传统的,譬如“三矾九染”在气息和质地上仍和工笔画的古老传统隔空遥望。川端康成说:“表现即内容,艺术即表现”,“对现实的表现和显示的界限过分迷信,就不能产生深刻的艺术。”可见,只有达到现实的彼岸,才可窥探灵魂的深源。
新工笔的概念形成后,这几年倍受关注,然而,这支队伍仍然在不断地自我筛选、重组、分支。
我丝毫也不排斥当代工笔采用新的材料和新的媒介,然而“新工笔”的概念始终是以“非再现,非意向抒情,非形式审美”为标准的。“三矾九染”是手段,而在气质上追求的那份高贵是传统在艺术家内心的潜入和幻化。当代艺术不是材料技法,也不是简单的图像形式,它应该是一种“态度”。我们回看宋徽宗的《瑞鹤图》,画面营造的貌似不合理的超越现实的雍容空间正是体现了这种“态度”,也无处不体现着“传统”与“当代”的传承联系。
图像和思维常常是若即若离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新工笔中技艺和传统的联系,关联而相互牵制。新工笔“观念先行”的作品表征并没有以损失精微的传统技艺为代价。
【相关阅读】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