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如何随时代——对话陆春涛 2012-05-15 11:37:24 来源: artnews 点击:
当代水墨艺术家对当代水墨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当代”从艺术家本身来说要表现首先是你表现的不管是图式,还是语言,必须靠近当代审美的情趣,审美的意识,包括观念和方法。

水墨如何随时代——对话陆春涛

水墨如何随时代

 

白家峰(以下简称“问”):此次对话你这样一个有创作风格和角色的艺术家,试图从当代艺术这个角度对你的创作寻找一种新的阐释可能。而其前提在于我们处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水墨领范畴讨论创作,因为后者的包容性较大,其中会包含一些和当代艺术观念上相通,可以互相通约的部分,对此可否谈谈你对今天水墨画的认识?

 

陆春涛(以下简称“答”):当代水墨艺术家对当代水墨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当代”从艺术家本身来说要表现首先是你表现的不管是图式,还是语言,必须靠近当代审美的情趣,审美的意识,包括观念和方法。而我们水墨画再宽泛,你也是中国水墨,中国画,中国画在整个艺术领域里边还是有它的特殊性的,其中最重要的传统核心并不是笔墨,而是一种精神,我个人追求的,是我理解的中国水墨的东方性,即所谓的民族性。再具体一点来说,我追求东方的意境,在以前就是诗情画意,这种境界古今是相通的,只不过古人可能是小桥流水,而我们今天需要找到新的载体,比如说我画的荷塘,同样的荷塘你也能赋予它一种诗意、诗境,我理解为东方性,这个是作为艺术家的心理。这是其一。

 

其次在作品最终的受众上,我的作品受众肯定是今天或者将来的热,我认为这个就是当代。其实抽象试验的当代水墨虽然形态上更“前卫”,但是受众也更有限。而艺术,应该是可以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的。李小山曾经给我写过一篇文章,说我一只脚跨出了传统的门槛,一只脚在传统的门槛里就是不出来。对此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还是在追求一种新的意境,这种新的意境不是在古人的脚印下走出来的,应该在这个上面有所突破。

 

问:你刚刚提到的概念就是要面向未来,我们知道今天水墨毕竟是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领域,从国画的概念到水墨的概念,一直就是想试图摆脱一种已经积累下的文化包袱的东西,你所提的面向未来或者确信对未来还能够留下点儿什么,这个自信来自于哪里?

 

答:这个自信,来自于我的综合。我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的关系,在创作中往往自觉地融入某种设计感,事后我发现,所谓的当代,一个明显的视觉特征就是都带有一点设计性。所谓的新意、创意,其实都来自于思想,不是说颠覆,至少是有创意的,一个艺术家肯定是从某一方面追求突破,比如林风眠先生把油画的元素转换为国画,虽然一开始人家看了觉得跟油画差不多,但是他毕竟融入了很多中国画的元素在里边,毕竟是糅合、打通的,所以今天才被承认,吴冠中也是一样。

 

问:你刚才提到设计感,以及荷塘在表现对象上的突破,这对改变一些传统国画的审美经验是有帮助的,同时这些母题也还是从国画里边走出来的母题,可见你在继承与创新上时是有所取舍的。

 

答:你刚才说得很正确,我无论现在怎么在实验,都在传统里面突破,因为我是从传统走过来的,是下了功夫了。你叫我颠覆一切,完全做成概念的,我目前肯定不做,我始终认为中国水墨还是需要有传承、发展的。比如说我画荷塘,就会追溯宋人怎么画,明清的人怎么画,工笔如何,写意如何,当然荷塘我跟古人也不一样,第一我是营造的氛围,注入了西洋画的元素,注入了摄影的元素、光影的感觉,当然也注入了设计的元素。然后从构图来说,古人讲究用笔,讲究每一个花瓣的表现,我更注重把荷塘画成一种风景。

 

问:简单来说古人是见荷不间塘的。其实荷塘这个概念,在古人的绘画体系里并没有,荷塘这个词本身是一个白话文的名词。今天我们回忆起关于“荷塘”的文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像你刚才谈的摄影感、光影感觉或者对于整个空间营造,主要还是在视觉呈现上的特点。你刚才提到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诗情画意。但是我们传统上讲诗情画意,或者说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它成立的一个前提是古典的绘画图像和古典的文学文本之间是通约的,如果我们今天再谈诗意,把绘画的东方性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为诗意,那就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你用古诗向古人解释古画,他们是很很理解的,你用古诗向现代人解释古画他们就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对古诗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审美经验。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所尝试。在去年出版的《荷塘——陆春涛新作》中,我请了一些朋友和我自己一起写了一些、配了一些诗,这个诗就是现代诗,你说艺术家把所有的都想得很完善,那不现实,因为艺术家最主要的还是在图式上考虑得相对比较多一点,我对古典的理解也不是说跟古人完全一致,也不完全背离古人,笔墨还是笔墨,诗情和画意承载的都已是现代的“荷塘”,简单来说用发展中的诗去解释发展中的画。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