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刚才我们谈论了作品的整体感觉,那么在具体的作品形态上,你的“荷塘系列”有哪些主要的突破?
答:其实我还比较注重传统的韵味和感觉,从画面的总体感或者说从思想上没有彻底背离传统。现在荷塘这一批作品,用笔用墨我还是蛮注重的,有时候因为我色彩用得比较重,遮盖了墨色的效果,我甚至会通过对黑颜色的强调让画面里面呈现一种墨色的效果。此外我还是蛮注重中国画里面的线条,虽然我在画面趣味上追求中西融合,但是我每一幅画几乎不用其他的工具,全部用毛笔完成,那是一种习惯。今天的情况和十几二十年前不同,现在资讯发达了,不可能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创造神话,所以现在的关键不是你借用到什么方法,而是你如何用这种方法去更好地挖掘传统。
问:你提到中西融合思想是你在寻求某种突破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历史上从林风眠、吴冠中到现在,都是在走这条调和之路的道路,你认为这样一种方法在今天,在创作水墨画上是否依然生效?
答:我理论上没有研究得太多,举一个反的例子来说,毕加索之所以成为毕加索,也因为他吸收了很多东方的东西,他特别喜欢齐白石的东西,可见调和是共同的需要,不是单方面的。中西调和,不是把中国画完全搬到油画布上去,中国当代水墨的特性不能改变,所谓调和肯定是舍短取长。中西调和,最成功的还是吴冠中跟林风眠,诀窍在于他们是找到了打通中西绘画的共通点。今天,世界正在不断缩小,咨讯也越来越发达,信息的壁垒逐渐打破,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
问:你之前一直强调材料可能变化,最核心的是精神,精神传承有很多途径,在你看来你还是比较主张或者说更习惯、更喜欢的是一种把精神的传承和形式的传承结合起来。当然在形式传承的基础上可能在表现力和表现形式上,在表现技法和呈现感觉上有所突破。
答:艺术家的创作首先是要给人看的,这些看的人要喜欢。作品得经得起时间和不同时代人的考验。我希望我的画二十年以后依然有人喜欢。二十年以后看我画的人是否跟我有共鸣,这个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问: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国画领域,我们大多数画家都有这样一种本能或者自觉,觉得传统就是好的,他们长期以来接受传统的熏陶,并且能够在当中获得美感,所以相信这是正确的。但是今天年轻人的视觉经验的现状是什么呢?伴随着网络科技、屏幕资讯的发达,虚拟技术的进步,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屏幕去接受强度更高的,更具冲击力的,活动的、色彩更丰富的视觉经验和图像,在这样一群今天的年轻人当中,其实传统绘画的视觉经验对他们的感召力,至少在他们感官上的刺激力是在弱化。我们不否认也许伴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他们会回过头把有传统美感的东西拾起来,但是大的趋势不会改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二十年前,发自内心的喜欢传统绘画的人是一大部分,二十年后发自内心喜欢传统的肯定是一小部分,但是这些图像也不是说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有传承过来的,什么叫演变?现在有好多人坚持传统,我不是说不坚持传统,坚持以后要发展,说传承,传了要有承,承了还要发展,今天的艺术,要符合现代人的视觉需要和审美需求,符合人们生存环境的需求,脱离了现实的公众需求,去奢谈传统与革新都是没有意义的。
问:在你之前的文本论述和谈话中,反复引用石涛讲过的名言“笔墨当随时代”,但是,一旦当笔墨随不了时代的话,你是选择要笔墨还是要时代?
答:“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肯定是千真万确的,当然更本质点来说,思想随时代是最正确的。所以,如果当笔墨跟时代、思想冲突、矛盾的时候,肯定因为笔墨有了替代品,可能就是机械,可能是鼠标,可能是数码,总之有替代的东西。几年前我在欧洲做展览的时候,就看到有一些艺术家,本职都是司机什么的,他去弄装置、拼贴等,就玩这些东西了,当然坚持传统笔墨的人肯定有,但是大方向就是“思想随时代”。
问:像你现在荷塘系列,有没有设想过它会往哪里走?
答:我绘画风格的转变,一个特征就是往往试图挑战前辈。比如说瓶花林风眠画得那么成功,我肯定要寻求新的出路,瓶花这一路过来,我没有像古人那样表现,也没有像林风眠,我画到后面就局部画,我把这种脱离土壤的生命的东西,进一步放大,增强他们生命的张力,那是我的瓶画的表现。
然后我画荷塘,像照相机一样,瓶画是长焦,放大,荷塘是广角。荷塘我画了两、三年了,下一步我有一些实验,想进一步丰富荷塘的表现力,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等方面;或者在荷塘这种构图、布局,主要是气质延续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变化。
问:最后让我们尝试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在你的作品或者艺术观念当中,关于当代性,你在这个宽泛的概念当中更有倾向性或者更有选择性的选取比较内敛的一端,如果在所谓当代艺术概念范畴当中有观念先行的一面或者强调表现性的一面之分的话,你更多的是强调表现性,试图通过截取今天丰富的视觉经验当中的其它元素在你的水墨画创作当中营造一种更有当代感的视觉呈现样式,或者更有当代感的一种视觉表达的途径。按照你的方法,形式上不断的追求逐步突破,观念上怎么样寻找一种东方性的当下表达,主要还是这两者的结合。
陆春涛,196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美术天地》杂志艺术总监,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