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文化责任感奠定国内拍行“精品展” 2012-05-17 13:47:3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99艺术网综合 点击:
近几年,拍卖行在征集上普遍有一个现象:走精品路线,而对于“精品”的概念,各拍行大佬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对此,董国强认为:今天大家认为不是精品的艺术品,是因为在学术上对它的认识不够。并且他认为:文化责任感更能奠定国内拍行“精品展”。

 

国内外拍行新“比拼”:社会责任感VS美学认知度

 

这种对“学术”推动的自觉性也加强了国人对国内拍卖行的认可,并且把对文化保护的希望越来越多地寄托在拍卖行身上。对此,董国强认为,“这对于拍卖公司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好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越好。”并且认为“这点上,国内的拍卖公司在有些方面做的就比海外的拍卖公司做得好。”他举例到:比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传统书画上。因为我们有比他们更多的热爱,所以国内的拍行会想方设法去挖掘一件作品的文化含量——在艺术史上的价值。

 

而对于一些人常把“国外拍卖公司如何好”挂在嘴边的看法,董国强存另解。

 

国内一些拍卖公司和苏富比、佳士得的最大差距就是他们岁数大,他三百岁,国内拍行仅仅十几岁,所以有人想当然觉得三百年的公司就应该比十几年的公司好。但是,苏富比、佳士得并没有从美术史的角度去梳理,没有深入美术史去做类似于“吴门画派专场”“扬州画派专场”、“古代书法专场”、 “明遗民”这样的专场。他们对哪一件中国的艺术品像我们推广“过云楼”这样去推广?他们从来没有过。

 

但是跟他们比我们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第一,国内没有国外那么好的社会诚信机制,国内的生存环境比国外恶劣很多;第二,国内没有国外那么好的全民对美学的认知程度。我过去说过一句话,一张齐白石卖了四个亿,社会上会有人甚至有媒体和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说:“花几个亿买一张纸”,但是毕加索一张油画卖一亿美金,没有一个欧洲人会说花一亿美金买一块布,这就是社会对艺术品本身的认知、对文化的认知。在这一方面国内和国外是有差距的。国内如果一件作品拍出高价,总会伴随很多的质疑声,但是在国外一件艺术品拍了高价,人们更多的是自豪感,这个是差距。

 

附:

 

99艺术网:目前在国内,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有一个普遍看法: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位置似乎有一个倒置,二级市场的发展来引领一级市场的发展。对于这个观点,您如何看待?

 

董国强:经常听到一级市场的人抱怨二级市场把一级市场挤压得没有生存空间,在现阶段的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现阶段的中国,资本更关注投资见效快的行业,而对见效慢的行业关注度便相应减弱,不仅仅是艺术品市场,其它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目前拍卖公司和画廊比,拍卖公司投资见效较快,但画廊需要长期的运作和品牌的树立,投资见效较慢。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拍卖行业已经有几家拍卖公司可以和苏富比、佳士得分庭抗礼,甚至在某些项目超过他们,但国内没有一家画廊可以和国际上最著名的画廊抗衡。这是一个现实的状况,这种现实的状况所反映出来的就是一级市场明显弱于二级市场,无论是它所占的份额,还是它所拥有的话语权都不如二级市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拍卖公司才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被寄托了更大的希望。

 

 

 


【编辑:颜媛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