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的伪作困境与艺术品拍卖认证的解决之道 2012-05-18 14:03: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奕名 点击:
从月初,封笔多年的杨之光先生用“微博打假”再次唤起市场对伪作的关注,“假画有百害而无一利”,杨之光的女儿杨红说到,对于存世的艺术家来说,因为他们的技法通过艺术教育流传更广,加之没有材料的技术门槛,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伪作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终端,无论…

认证系统前置与服务平台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拍卖之前的认证和把关,不是说都能保真,但是能把一些明显的伪作剔除,会使整个市场的纯度提高。”杨红对记者说。而在杨之光打假开始,雅昌艺术家服务中心的汤启鹏就赴广州与杨红见面,“我们很容易获取这样的基础数据,能够为艺术家提供这样的工具。从目前看来,艺术数据可以让艺术家本人和家属来看作品真假,提供这方面的数据信息和一个认证的方式和工具。”汤启鹏说。

 

艺术品鉴定本身就是一个难题,第一没有法律依据,第二没有所谓的机构,也没有哪个权威,也没有什么标准化的规范、制度和流程。徐邦达去世可以说是鉴定界、收藏界一大损失,根源就是他在行业里丰富的经验,形成约定俗成的鉴定权威。这种行业约定俗成的规则随着一些老专家的离世,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变得愈发困难,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人们对于古玩器物的年代鉴定最终可以通过纯技术工具完成,但对于存世的当代书画作品来说,并没有这样的技术门槛。

 

正如邝根明所说,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二级市场没有成熟的一级市场作为依托,作品征集的来源变得更加不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套服务于艺术家和拍卖行双方认证平台,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无疑会更加完善。“我们更多的身份是提供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裁判,先提供工具给艺术家,请他们进行资料的认证,然后通过我们的平台把认证的声音发布出来。”汤启鹏说。

 

在这套认证系统中,首先是在拍卖预展前,第一时间将预展作品的清晰图片提供给艺术家进行认证。认证之后,将利用雅昌的平台发布。除了当季预展的作品,对于艺术家的作品,仍然将继续分批进行认证。

 

“如果画家过世了,损失就很大,所以最好在画家健在的时候请他们做一个鉴定。”杨之光说。汤启鹏也认同这个看法,“目前认证这个角度在世艺术家只能是艺术家本人或者是他身边有判断力的,他认可授权的人来进行认证。比如艺术家在世的时候至少更容易,至少比我去世以后让其他人来认证可行性大一点。”目前业界关于认证资格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鉴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习惯。为艺术家建立数据库,将他们参加拍卖的作品进行统一的认证,“雅昌从图片信息给艺术家提供拍卖作品认证的工具,为艺术家和整个市场参与者更好地服务。”

 

最初,雅昌着手给艺术家建立核心的数据库,希望通过数据库帮助艺术家建立一个很完整的文献系统。2007年,这个想法被正式产品化,起初是通过为艺术家建立官方网站,以博客的形式展现艺术家的作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数字资产管理”,为艺术家的作品建立档案系统,每进一张作品需要艺术家签字,有完整的体系,整理一批作品,名称、时间、创作的主题、材质等具体细节经过确认,请艺术家签字认可。同时对这位艺术家的出版物、展览也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在这样一个大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拍卖作品认证就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汤启鹏说,“在进入市场前建立一套数据库,对艺术家分辨真假有更大的帮助。通过先进的IT技术帮助艺术家提升资产管理。”与汤启鹏的交谈也让杨红更有信心,“对于这些老艺术家来说,真的东西不会越来越多。从即将发生的开始,不完整没有关系,积少成多,一定要开始走第一步。”

 

 


【编辑:小水】

  • 相关新闻
相关视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