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来华的艺术大师们
毕加索来了、库奈里斯来了、杰夫昆斯来了、达明-赫斯特也要来......西方艺术大师最近在中国的一系列大展成了艺术界甚至是文化界的讨论热点。但人们讨论的核心不是艺术,而是金钱,近日,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的到来,似乎让这种质疑的声音更进了一步。
这些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形式,首先是大型的商业展览,其次是在中国进行考察和创作的展览,第三种是艺术院校的讲座。
毕加索商业价值的示范作用
比较引人注意的要数毕加索大展,人们讨论最多的也是这个展览,因为他比较有代表性。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他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这样一位多产的和昂贵的艺术家,对于中国的观众和艺术界意味着什么?他的展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最近的一些讨论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一篇名为《毕加索应给中国带来什么》的文章中就很直接地提到:“ 毕加索中国大展,只要运作得好,无论是上海还是成都,都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毕加索”在中国的商业操作》、《毕加索经济的中国哲学》通过这些新闻报道的文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展览他想要的是什么。
毕加索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界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对于他的成就首先是他的创造精神,他一生有好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不相同,其次是他艺术在商业上的成功,还有就是他的艺术史价值以及他与中国的一些联系,这些成为了他在中国举办展览的噱头,但实际想想,这些理由里面唯一可以拿出来让中国艺术界受益的也就是他的商业运作价值,其他的都是经常在讨论的老问题。
中国符号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人目光聚焦的地域之一,对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而言,这片土地无疑是一份最鲜活、最生动的视觉样本,有着富饶丰沛的艺术创作素材。
意大利贫穷艺术大师库奈里斯的展览便是对中国符号的运用,在当代艺术中,对于中国元素或中国符号的运用已不新鲜,甚至是个老话题。在谈论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在西方世界取得成功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都含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意识形态的东西,随着他们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去模仿他们,形成了一种潮流也终于引来了批评界对于这种现象的关注,针对的重点是我们不应该做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但现在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一现象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最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家来到中国办展览,同时他们创作的针对性,创作空间,创作手段以及运用的材料大多也是来自中国,他们也在利用中国符号,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艺术成功学 一条艺术家走上成功的捷径
村上隆与杰夫昆斯艺术形式和内容相近,艺术的商业运作模式也很成功,他们还都到中国的美院进行了讲座,一个是赤裸裸的谈钱,一个回避这个问题,比如村上隆在去年五月份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我的艺术之路》的讲座,在讲座中,他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大家讲述了他的艺术历程,他的转折是在2000年时当三宅一生找到他时,那时候的村上隆还是“一个不懂流行的人,只是一个在乡村画画的人”,但在这次之后,村上隆开启了品牌合作之门,最著名的就是与LV的合作。2003年受设计师Marc Jacobs邀请,把路易威登年逾百年的经典Monogram商标变换出33种颜色,这个关于流行、时尚、消费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新神话流传至今,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与凡尔赛宫的合作,他评价那些作品不仅是自己和凡尔赛宫的想法,还有赞助商的意愿。
当有同学提问他对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时,他回答道:“莫扎特原是宫廷里的艺术家,当他钱不够时就出去创作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歌剧。村上隆认为,面对网络发达时代,只有雕塑与绘画才能有更高的娱乐性,有更高的商业亮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赞成艺术与商业结合的。
与之相反的是,杰夫昆斯在中央美院《1978以来的艺术创作》的讲座中表示他不关心自己作品的商业影响,“我自己作为艺术家对于金融并没有兴趣,钱对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说有钱可以给我一个创作作品的平台。我做作品本身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商业因素,我最关心的是作品与观众的交流。”但在之前他曾被爆料说过:“在这个资本泛滥的社会里,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商品……我们不要再兜圈子了,还是一上来就当艺术品是商品一样生产吧。”相较于村上隆的坦然,杰夫昆斯显然不够坦荡,这是否是他为了照顾艺术学子,以免过早地让他们走上邪路,就不得而知了。
早年劳申伯格在中国举办展览时对于中国艺术界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当时的劳申伯格艺术正处于从抽象表现主义向波普的转变时期,他的到来就为中国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连接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影响了中国艺术史的进程,比如反文化的“达达”热的崛起,波普热的出现,看看这些当代艺术领域的大人物:黄永砯,陈箴,徐冰,蔡国强,谷文达、苍鑫、 高炀,王广义......这些人或多或少地受到劳申伯格展览的影响。
联想到时下的很多展览,人们讨论的焦点是这个展览是如何赚钱的,或者举办展览的钱是哪里来的,如何用的,衡量展览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看他是否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艺术展已经沦落成为工具,或为名或为利,很少有人再关注展览的本身,展览的学术性和艺术价值,这不免使人想问一句:当代艺术展除了商业我们还剩下什么?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