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艺术在质疑中前行 2012-05-23 09:52:11 来源:画廊 作者:陈烨 点击:
作为YBA(英国青年艺术家)的领军人物,赫斯特的热潮不禁让我回想起当年“余震”所带来的震撼。不知道颠覆了世人对英国的印象以及为人们打开另一扇认识英国的门的YBA,今日,何如?

今年注定是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风头鼎盛的一年。元旦的钟声敲落不久,元月12号就开始了他维持5个星期、盛大的点画回顾展,而这场展览还是在全球共11间高古轩画廊中(伦敦2间,纽约3间,巴黎、罗马、香港、雅典、日内瓦以及加州贝弗利山庄各一间)同时举行。马不停蹄,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在4月4日~9月9日又开始了他的大型回顾展。展览尚未开始,就已经引起了各方媒体和评论的热烈争议,先莫论他的恶评如潮,光是曝光率,就足以见证这位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的YBA、代表了艺术、金钱与不朽的艺术家至少是近期话题人物的首选。

 

作为YBA(英国青年艺术家)的领军人物,赫斯特的热潮不禁让我回想起当年“余震”所带来的震撼。不知道颠覆了世人对英国的印象以及为人们打开另一扇认识英国的门的YBA,今日,何如?

 

YBA的不惑之年

 

稍稍做了搜索,20年后的YBA都步入了不惑之年,有些依然活跃(如赫斯特),有些已甚少听闻,甚至有些已不在人世……时光流逝,“Y”字所代表的青春也不再在这帮艺术家们身上存在,但,我们依然为他们保留这个标签。

 

2011年6月20日,伦敦奥组委宣布,他们将邀请翠西-艾敏(Tracey Emin)为今年的奥运会设计海报。即使是成为十二分之一的海报设计者,这位出名的YBA“坏女孩”的受邀,还是掀起了一阵热议。但,至少我们从中可以肯定,艾敏依然活跃着。

 

被誉为“媚俗之王”的杰夫 -昆斯(Jeff Koons) 的作品《悬挂的心》在2007年11月14日在纽约苏富比(微博)以2360万美金成交,2008年作品《气球花》(红色)更以2570万美金的价格在伦敦佳士得成交,分别两次创下了在世艺术家拍卖价格最高纪录。然而,旋即在2009年,作品价格就下降超过50%。

 

令人颇为唏嘘的是,另外一名出色的YBA,菲赫斯特(Angus Fairhurst),在当地2008年3月28日下午被发现死于苏格兰郊区的Strathclyde丛林中。死亡原因很可能是自杀,而那天却是在他于伦敦 Sadie Coles 画廊的个展结束后的一天。

 

与透纳奖之纠缠

 

至今,YBA的艺术,还在备受争议。至少达明安的作品是这样,即使进入了高古轩,进入了泰特,他仍然受到评论家的抨击,其作品还被告诫“能卖就别留着”。这种状态像极了当年的透纳奖,只是顺序反过来了:YBA的艺术虽然是在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一经出现则风头席卷全球,而现在却遭到人们的抛售和看跌;与之相反的是,透纳奖走过80年代的不被接受,慢慢到达今天的备受肯定。

 

英国当代艺术的繁荣正是建立在YBA和透纳奖的纠缠之上。后两者的出现,为当代艺术带来了“英国式”的视野,人们赫然发现,原来,英国不止只有莎士比亚,英国的当代艺术,通过透纳奖和YBA不断地挑战着观众的心跳。90年代初,透纳奖把橄榄枝抛向YBA,成就了YBA也成就了自己,但是90年代末,当所有人都肯定透纳奖时,YBA却被踢出了透纳奖。是YBA江郎才尽了还是当年的启发性实验终于有了结果?是YBA不再“当代”回归帆布了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或者说,难道YBA的当代只是昙花一现,它的哗众取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新生代出现

 

2010年6月,一手捧红YBA的萨奇画廊推出了新展“Newspeak:当代英国艺术”,同样的提出新概念,同样的人海战术。虽然惯用的伎俩已经不能掀起与当年相衡的风头,但是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评论文章《YBAs 的讣文》,从题目上就为YBA判了死刑。新生代似乎更为沉着与成熟,相较于YBA的古怪、疯狂,有人更倾向于后者是皇帝的新衣,而现在,正是他们的时代结束的时候了。

 

是吗?“当代英国艺术”要取代“英国青年艺术”成为下一拨的当代艺术的弄潮人吗?如果是,那么YBA还是有价值的,因为新生代中也有看着YBA作品长大的年轻一辈,如西格里德-霍尔姆伍德(Sigrid Holmwood)。笔者颇为意外的一点是,新生代的相对保守,和经济的衰退不无关系,他们无法承担赫斯特式作品的巨大耗费,于是回归工作室,用创造力来弥补。虽然他们也颇觉前辈的极端(霍尔姆伍德说:“曾经的艺术世界有点疯狂,有点歇斯底里。”),但是,从这些想法看来,YBA在英国当代艺坛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影响,成为不能忽略的一段历史。

 

与大师相比

 

不由得想起几乎同期举行、同样在英国现代泰特美术馆举办的另外一个展览——“毕加索与英国现代艺术”(Picasso and Modern British Art),从2月展到7月,展期半年,不单单迎来了各方翘首以盼,也迎来了好评和赞美。但是,试想当年,这个热血的西班牙人,不也是一名怪客吗?1919年毕加索第一次来到伦敦,当时他的作品受尽蔑视,直到他被伊丽莎白女王评价为“时代的伟人”,算一算,已有40年的光阴(1960年在泰特美术馆举行回顾展)。

 

毕加索征服了整个英国,用他颠覆性的现代艺术概念和爆炸性的视觉冲击。他不是一位在英国艺术界的外国过客,而是深深地影响了英国现代艺术。如果没有毕加索,也许就不会有佛朗西斯-培根、亨利-摩尔或者大卫-霍克尼,也不会有邓肯-格兰特、温德姆-刘易斯、本-尼科尔森以及格雷厄姆-萨瑟兰。

 

大师当年尚且受人蔑视,那么YBA今天的或肯定、或质疑、或排斥,会对英国艺术发展作出相似的推动吗?

 

结语

 

虽然同样进入泰特,但这并不代表YBA具有可以和毕加索看齐的底气。因为泰特只是在履行一项职责——一项记录历史的职责。无论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甚至其是否是艺术,YBA至少在一点上,具备了进入美术馆的资格,那就是它的旋风刮了整整20年,并且席卷全世界。英国似乎不会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角,然而,这是在YBA之前。YBA将“英国式”带到了当代艺术舞台的中央,使伦敦成为著名的先锋城市,这就足以使他们成为泰特的大宾客。

 

在2009年接受《卫报》采访时,赫斯特便直言概念主义“已彻底走到了死胡同”,重新拿起画笔,并回归绘画创作的举动让不少人感到无力:他不再震撼,不再当代了。英国著名评论家Julian Spalding日前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言论,预测赫斯特的市场泡沫马上就要破灭了,其倡导的所谓的“观念艺术”也将陨落。Julian将这种艺术市场投资泡沫比拟成另一种次贷危机,并表示“当收藏投资者意识到这种观念艺术毫无价值的时候,它就会垮掉。”

 

YBA在艺术上是否具有价值和启发性,我们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影响了一代人,莫论是否正面。其实,对YBA的质疑,归根到底,就是制造震惊的前卫艺术和以震惊为目的的行为之间的区别,前者是艺术,后者不是,YBA是前者还是后者,正是争论之所在。

 

最后,我们用曾经担任透纳奖评委的Polly Staple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我们生活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想要确定未来会如何发展是全无可能的。”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