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刚:居住样本 2012-05-23 14:36:3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谭平 点击:
无论是建筑师陈家刚、上河美术馆馆长陈家刚、还是摄影艺术家陈家刚……他个人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从未脱离对人类的“居住”方式、居住空间的关注。这应该与其学习建筑的经历有关。

陈家刚 样板房之四十四2010

陈家刚 样板房之四十四 2010

 

陈家刚的名字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中的很多关节点相连,因而他的个人经历往往比作品更加受到关注。为他举办这次展览,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其多重身份,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他的摄影作品上。

 

无论是建筑师陈家刚、上河美术馆馆长陈家刚、还是摄影艺术家陈家刚……他个人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从未脱离对人类的“居住”方式、居住空间的关注。这应该与其学习建筑的经历有关。

 

人总要居住、生存于一定的空间当中。当豪斯曼将巴黎的林荫大道建成为马车而造的马路,当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中实现着君主制的现代城市梦想,当纽约的摩天大楼成为全世界现代居住样本,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空间,从而也颠覆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中国人居住在什么样的城市?陈家刚的目光停留在西部落魄的工业小镇上,也停留在繁华的都市中,他的焦虑与思索从镜头中漫溢出来,凝结在一幅幅超现实感的照片当中。

 

陈家刚的系列作品《阴影》、 《去者》、 《逃遁》,是对70年代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反思。他让一个年轻的现代女子穿上了旗袍,或虚或实地出现在现实主义手法拍摄的西部小镇场景中,混杂在居住于彼时彼地的人们当中。这一女子就成了陈家刚拍摄这些图片时观念的“化身”。以此“化身”为纽带,他将生动的抓拍瞬间与修饰过的摆拍结合在一起;将现实的真切与非现实的诗意结合在一起;将主观意图的元素,直接安插在客观的现实景象中。这一系列作品因而给人时空错乱的“超”现实感,而陈家刚自己则将其称作“再现实”。

 

相比于被遗忘的三线沿线的小镇,大都市是我们更为熟悉的生存空间。陈家刚最近的一批作品,将目光投回到了大都市。这些图片乍一看去,会以为是抓拍的照片,仔细品味,才能发现个中奥妙。在这里,他移除了强加进去的“化身”,采取对现实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的方式,利用电脑软件对实拍的城市影像进行不露痕迹的拼贴。种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物同时出现,具有符号化含义的城市标识时而浮现,看似具象的城市风景,其实却是多种城市符号所拼贴的抽象化景观。这种拼贴为观众营造了一种陌生感,表达了陈家刚惯有的对现实的重新审视。

 

对图像的观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观看方式,摄影作为图像观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身就具有当代性意义。在对这一系列题材的处理上,陈家刚的视角是独特的,他摆脱了摄影师所常有的唯美情调,也没有拘泥于 “镜头说话”的现实主义手法;不是全然的主观阐释,也不是绝对的客观描述。从建筑师的角度,从城市建设参与者的角度,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陈家刚对居住空间的关注是多层面的,他的年龄与经历所带来的特有的历史使命感,给他的作品增添了些沉重的味道,也多了很多反思的力量。希望这次展览,可以让这个多层面的陈家刚通过其作品,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而我也希望在展览中,受到关注的是这些沉甸甸的作品,而不再仅仅是艺术家本人的那些故事。 

 

谭平

2007年4月

 

【相关阅读】

看上去很美——样板房中中国房地产的生存游戏

陈家刚:稳坐钓鱼台

方力均:陈家刚的镜头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