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仲敏 《蛋形No.1》
沃尔夫·贡特尔·蒂尔(Wolf Guenter Thiel):你作品中的模型设置都会使人联想到一定的亚洲背景。在创造你的模型过程中,你主要的传统根源是什么?
许仲敏:作品《转山》是从西藏地区的一项最重要的传统仪式“转山”激发灵感。在一些节日或特殊日子里,一些自愿的朝圣者会选择一座圣山,并沿着顺时针方向围着山转,承受着几公里,或更远行程上的艰难万苦。对于这些朝圣者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肉体上、精神上和宗教上的修行,而且还是一条祈求赐福之路。
沃尔夫·贡特尔·蒂尔:你的模型都不是在机械地完全复制我们的所谓现实,为什么在你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理想化氛围会对你如此重要?
许仲敏:在后现代发生的全球文化曲解对当代艺术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我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到生命如何生存、如何承受及如何结束。对于一定程度的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人们很自然地应开始考虑生命。反映我这种思想的系列作品始于《桥》。 《桥》是在2004年创作的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像《隧道》和《转山》一样,在作品中运用了同样的媒介、方法和形式。这三副作品密切相关,并且成功连续深刻思考了人类有关“前世”、“现世”和“来世”的轮回。基于以前的经验,《转山》采取并设置了一部分如UFO等一样的科学幻想小说的内容,运用了光和电的特殊效果,并且作品本身创造了一种现代和未来感。作为西藏地区的一种活动,《转山》是一种“今世”的解救行为。当我在创造我的艺术作品时,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是在“转山”。这是一种自我解救的精神修行过程,充满着苦辣酸甜。
沃尔夫·贡特尔·蒂尔:你的模型指的是哪种“实有物”?
许仲敏:来自西藏的精神仪式、建筑模型和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和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想象。一般而言,这是一种当代理论研究法,包括了佛教元素及西方理论和哲学。
沃尔夫·贡特尔·蒂尔:对于你的作品来说,有关模型观念和概念的最基本至高点是什么?
许仲敏:这些作品承载了一种非常强的表达力,超越了时空。我想要表达的是对人类生存方式、过程和意义的古老领悟。人类的生活总体上应理解为一个无休止的循环和重复过程。我的装置艺术作品意图以超越时空的方式通过强调象征意义来阐述和传达生命的神秘、抽象但又“不可抗力”的特性。
沃尔夫·贡特尔·蒂尔:总的来说,你认为创造一种人造空间的过程能够讨论艺术中的媒介性吗?在自我参照方面,这种媒介性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仲敏:马歇尔.麦克卢汉相信,一种新媒介的内容就是以前的媒介。那么,对艺术来说,或者对我的艺术来说,以前的媒介是什么?新媒介从事实中获取了他们生存的权利和力量,这种事实就是他们比以前所有技术装备似乎能更直接的理解和体验超媒介现实。一种新媒介刚出现在市场,它就暴露其前身仅仅是一种媒介。摄影不错,但电影会动,电影不错,但电视可以直播,电视不错,但网络却是交互式的。每一种新媒介都试图否认其是一种媒介,同时,竭力表明所有其他媒介是媒介,且仅仅是一种媒介。每一种新媒介都想证明是透明的看不见,而其他一切都是 不透明的。借助新媒介,可通过它们看到现实。而使用旧媒介,你看到的仅仅是其媒介性和它们的技术局限性。但是,通过宣扬自己的直接经验并保留其他装置的间接经验,每一种新媒介不可避免地还唤起人们对所有媒介的媒介性的理解及对包括新媒介在内的所有媒介不能提供更多的东西而只是一种带有符号的技术的真正认识。再回到我的作品,我的媒介是艺术,我以前的媒介是宗教和精神上的,主要是一种整体的体验。在我看来,我的艺术作品开启了观众在理解上的精神的、存在主义和艺术的视野。当然,我还利用了技术和生产可能性。我确实将未来主义和传统主义两个方面结合在了一起。我的艺术作品的媒介性使得观众能够与我一起分享我所获得的对世界的体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