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 布面油画 150x 120cm 2011年
藏画导刊(以下简称“记者”):你的作品已经被人们所熟识,那么这些作品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或者说你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虞村(以下简称“虞”):小时候经常看着父母画画,觉得画画是一件有趣的事。三岁时父母离异,与爷爷一起生活,我的童年缺失父母之爱。
记者:你父母都是画画的吗?
虞:是的,他们是从初中到大学的同班同学。生我的时候,他们是大学同学。哈哈!
记者:你父母是画什么画的?
虞:母亲画油画,父亲开始画油画,后来画国画。
记者:你的童年过得如何?
虞:那时我父亲在徐州教书,我与爷爷在上海过。一直到初二,我回徐州和父亲一起生活。考学的时候,我爸曾对我说:你不要画画了,因为你没有这个才能。高中毕业后在化工厂工作了两年。1978年高考改革,和大家一起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
记者:你对绘画的兴趣从何时开始?后来你是如何选择报考艺术学院的?
虞:谈不上什么兴趣,就是喜欢。可能是父母都画画的缘故。记得我考学院的那一年,我爸爸也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画。读南艺的四年正好是中国社会开放的前期,对我们影响都很大,形形色色的东西都看到了。
记者: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
虞:是工艺绘画的人物专业。
记者:那时朱新建应该比你高一年级,在学校时你与他有过交往吗?
虞:有的,朱新建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是学校里有名的大才子,学校里没有人不知道朱新建的大名。那时他的画就已经与学院派格格不入了。
记者:1982年你毕业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虞: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南艺派了三个毕业生过去教书,其中有我一个。我在那里教书四年,也拼命在画画。
记者:当时在画什么画?
虞:画素描,画色彩。记得1982年德国表现主义作品第一次来中国展出,那时我在福建为毕业创作写生,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北京,那个展览对我触动很大。
记者:四年后你离开常熟之后去了哪里?
虞:调到苏州。叫工艺美术职工大学。
记者:“85美术思潮”对你影响大吗?
虞:那时候从学校才出来,我和苏州的几位同学,朋友做过2次展览,我画了一批油画。
记者:这次展览有何影响?
虞:那一阵画画的免不了都有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对中国确实很有意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