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ART HK自2008年首届举办,时至今日已有五个年头,今年的ART HK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并购而获得不少“加分”。2012香港艺博会结束之后,99艺术网记者采访了香港归来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就本届ART HK的盛况与国内博览会的运营状况进行了探讨。
99艺术网:您参观香港艺博会的感受,跟往届的区别?
王璜生:香港艺术博览会的场所非常宽敞,也非常的大。而且所在的地方,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香港的新的地标与聚集地,在这么重要的地方举办这么大的艺术博览会,我觉得这对香港区域文化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99艺术网:您去看这次ArtHK艺博会,相对于国内艺术市场是有两个的层次,您也去过国内博览会中艺博、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等,跟香港博览会是什么样的区别,借鉴之处在哪?
王璜生:首先一点,因为香港艺术博览会这种运作方式或者结果会对国内有什么影响,我谈不上,因为我实在不是这方面的专业。
第二,国内的中艺博或艺术北京等我也去看过,还有包括上海当代,我也参加过。从跟香港现在的比较来讲,也许我了解不是太多。只是从表面上看,无论从规模到品质,到可能潜藏的市场运作的方式上面我觉得距离还是特别大的,还有些的距离。为什么香港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里运作到这个程度,而且从第一年出来大家就反映不错,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特别好,明年开始可能会跟巴塞尔博览会合作,这次我见了巴塞尔的负责人,他们也在我们的美术馆上面介绍情况等等。
我们国内为什么大家也很努力,却很难做到这样的一个程度。如果从艺术的聚焦点来讲北京并不差,上海也并不差,两个地方并不比香港差。从世界对文化艺术的聚焦点来讲,北京是非常高的聚焦点,这里的艺术家也好,这里的地理位置也好,他是不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就做不太起来。
99艺术网:ArtHK博览会跟巴塞尔博览会合作之后,您刚才讲见到了巴塞尔负责人,他们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对香港艺博会有什么重大的改变?
王璜生:看不出来会太多的改变,这种模式可能更为国际化。我想往往有一些东西还是应该更为开阔、国际化一点,这样才能更有地方话语权。如果一个地区的艺术或者艺术市场从自身市场跟区域出发,更难有更开放的声音,只有说反过来说更能开放的声音,更为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可能对区域跟文化的推动更有意义。
因为我不懂国内在运作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哪里,最主要的焦点问题在哪里,因此很难说这样的话。因为最早的上海当代,当时也是跟意大利的某个很重要的一些机构合作,当时我们大家也寄予很大的希望,而且在第一届也挺不错的。用国际的一个管理机构,一个国际的艺博会运作平台来做上海当代这样第一届,但是后来也运作不下去,后来他们也撤走了,后来也换人了,现在似乎也挺不太行的。北京这边大家很辛苦,也很努力在做。
我那次去巴塞尔以后,汉斯?沃布里克里策划国际博物馆对话的一个活动,既有一种很学术的内容,很有问题意识的讨论。包括这次私人美术馆的论坛,我觉得是带有问题去出发来探讨的,因为现在私人美术馆发展非常快,国际也有很多很成功的私人美术馆的案例,也需要这些经验,还有区域性的差异在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上,大家来讨论等等,在讨论过程中也会揭示出一些问题。这样的一些论坛是具有学术性的活动,据说香港艺术博览会的同时有170多场活动,包括有《艺术?芭莎》的Party,《现代传播》的Party,又有一些商业性的活动,大家一起交流的活动。那天下午,私人美术馆的公开论坛,有香港九龙的馆长、新加坡的那个馆长、印尼的馆长还有我,还有两个国内私人美术馆筹备者像王薇、李斌这六个人来讨论问题。据说有150家传媒跟香港本地的一些关心这方面的300多人来讨论。
【相关阅读】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