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先是一次各种风格,比较混杂的连展,然后将来就开始办各种各样的专题,这些专题就会吸引不同的小众的人流,就开始分流这些人的口味,然后大家各取所需。这样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也可能是培养兴趣,培养欣赏的眼光和品位,有的人可能还要有收藏的需求,就可能开始再给他们请其他的老师,给他们上其他的课,你比如说收藏的价格体系,可能请更专业的人给他们说这种走势图,某位艺术家的走势图、什么时期、什么尺寸的东西大概怎么样的?这个我不懂,因为我不是做市场的,99是有这方面的资源的,而且你们统计的数据也是比较权威的,请的专家也是比较一流的,这个可以由针对性的再对藏家和艺术爱好者进行分类化的教育、指导或者是交流,这种活动。就是一开始的活动肯定是笼而统之,是一个庆典式的,再接下来可能就是分类性质的教育和展览,还有研讨或者讲座就会逐渐做起来。
99艺术网:我们知道其实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也就三十来年,不算长。海派特色一直保存的特别好的上海,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你觉得当代艺术在上海以后在这方面应该怎样去更好的建立跟发展?
李旭:首先,我不同意文化产业这个词。这个词汇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词汇,在国际上不存在的。国际上有两个词汇,一个是文化事业,一个是创意产业。文化事业和创意产业,一个非盈利的,一个是盈利的,在中国就拼出来了一个文化产业这样的词汇,这个词汇就是想两头都搭,想两种,盈利、非盈利都想搭,但是这个是做不成的,注定要失败的。
要盈利,就老老实实去做画廊,做拍卖行,就是做赚钱的买卖。要做纯粹的、公益性的、非盈利的文化教育事业那就是好好的开美术馆、博物馆、建立私人收藏的基金会。
就是说这个盈利、非盈利的东西在中国一直是分不清楚,在中国大陆一直分不清楚,每当我听到文化产业的词,我心里都是非常便别扭,异常别扭的一个感觉。因为我自己在美术馆,这种非盈利的机构工作多年了,我是最反感别人跟我用文化产业这样的词,尤其是有关的上级领导,用文化产业这样的词来逃避他们应该尽的政府投资,应该尽的保障,就是说你要好好的办美术馆,博物馆,就是无止尽的投入,而且是无条件的投入,而不是说你投了多少钱我可以赚多少钱?这不是美术馆的路,那是做生意的路。
我一直是这样的意见,就是说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全国各地,我们的事业跟产业一定要完全分开,千万不要搞半事业半产业的结合,这样的结合最终会害了两头的,最后就是产业和事业都做不纯粹。
但是它们也有交集的地方,也有可以进行交叉的地方,比如说大的画廊,它想借助非盈利空间来推出自己的艺术家。可以!这个前提是,第一个这个艺术家不是通过美术馆这个平台来,不是炒作才好,是原来就已经非常好,他已经在美术馆学术展览的系列名单里面了,只不过美术馆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给这个艺术家操作一个大型活动,有画廊的赞助或者有商业品牌的介入可以把一个学术活动办的漂漂亮亮,办的更加完美那当然更好。作为展览策划者,我也很希望有这样的活动。
但是本来一个很差的东西,想通过这个平台把它变得很好,想变成皇帝的新衣,这个我是反对的。而且最终这个谎言是要破产的,这个一旦破产就会有一大帮人来买单,这是个很大很大的代价。
然后你说在上海怎么发展,当代艺术和创意产业和艺术商业怎么结合,这个一直是上海的题目,因为上海的市场一直走的不好,据我所知上海很多行家还经常到北京的拍卖行去买东西。
99艺术网:对。多数藏家在北京买,也在北京卖。
李旭:是,这说明上海的交易平台不够好。上海的艺术家很好,有国际一流的艺术家,不是国内一流的,而是国际一流的艺术家;上海也有很好的美术馆,拍卖行也有,你看泓盛拍卖做很大;出版物也不错,你看,比较商业的有《顶层》这样的,比较学术的像《艺术当代》也是一本老杂志了;网站做的比较大的,99艺术网,雅昌艺术网也有,然后上海美术馆马上我参与筹建的上海新的上海当代博物馆都是非常好的平台,然后学术方面的杂志像艺术当代也是非常好的。
99艺术网:您觉得问题出在哪儿呢?
李旭:交易平台。
99艺术网:其他都不缺,只缺这个交易平台?
李旭:上海又不缺买家,王薇、刘益谦不都在上海吗?就是上海的交易平台打造的一塌糊涂,就是交易平台做的很业余。
99艺术网:这个交易平台的业余在哪儿?为什么大家都不在上海?
李旭:人才,投入,场所,策划,宣传,包括整个的运作体系都是很差的,我刚刚从香港艺博会回来。
看了一下香港的艺博会,我觉得有一点是中国大陆所有都没法比的。税,香港是零关税,大陆这边七七八八加在一块儿将近30%,国际一流的行业都不来了。还有,就是它的服务体系,它的宣传体系,再一个是业内的搞展会操作的这套系统它很发达,很成熟,你去的以后感觉很舒服,他们提供的服务都是很周到的,还有它由于是零关税,吸引来的龙头画廊,国际一流的龙头级的画廊全来了,这样的话,中小型画廊还就挤不进这个博览会,它怕博览会不要自己。
像上海这边想搞好,必须在某一些事情上有一些突破,一定要突破!
就是说有什么人才你挖的来吗?你肯出这个工资吗?你把一流的人挖来了,这个事儿不就干出来了?上海那边做事情的气魄还是小,就是格局小,就是在小格局里面做事,低成本前提下做事,那就没办法了。包括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国内投资拍大片,这个投资主体一般很多都不在上海这边,这又是为什么?这也是格局的问题,你这边敢做这种大决策吗?一下子砸十个亿去拍一个电影,这边是没法做这个决策的。
然后上海现在面临的,你说文化、事业和创意产业整个艺术商业包括电影、娱乐业都面临格局突破的问题。就是能吸引到究竟什么级别的业内的专业人才,能够吸引到什么级别的大机构进驻上海,这个才最重要,我们经常看一个新的高科技园区或者是产业开发去,他究竟吸引到了多少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进驻?
文化上我们要有一个阐述。一有多少家国际上特别大的画廊在上海开的分店,这也是一个参数;有多少国际上大的出版的、拍卖的这种机构,能够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或者分公司,把触角直接伸到上海,有日常办公的人。我们也可以依此类推,你们看的上的同行有多少设了上海站了?甚至,有的时候有一些机构它一下把总部弄到上海来,那可能上海渐渐的就变的重要了。
因为我不是搞市场的,所以我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从我个人不专业的角度看。我认为,还是交易平台在起作用,北京有两个博览会,一个是中艺博,一个是艺术北京,现在艺术北京是占上风了,上海也有,但是你会看到上海当代博览会从第一届以后走的路渐渐往下走而不是往上,你会看到总体趋势的,但是这个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的清楚的,但是它究竟是往上还是往下它是可以看出来的,看每一届参展的画廊的重要性,你可以看出来对吧?
99艺术网:您一直是从事美术馆,策展人的工作,从旁观者或者从侧面去看,去观察这个文化事业,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话,你觉得首先上海想要突破这种格局小,低成本的做事方式的话,最重要和最首先要突破的是哪个点?
李旭:这个我很难说,这个实际上关系到决策者了。这是决策者的问题,决策者你究竟想做一种什么样的事情?你想看一个亚运会,还是想开一个奥运会,还是只想开一个全运会,这是不一样的。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是不同的方法,就是决策者你到底心理想的是什么?你想的是上海的问题,中国的问题,还是国际的问题?把自己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在考虑这个问题,自己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但是你绝对不可能只用全运会的代价来搞一个奥运会,那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做这种梦,这种奇迹是不存在的。
决策者是第一,决策者的决心,他的决心,他拿出来的做事的力度,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投入一分产出,不要想一分投入十分产出,没这种好事。
99艺术网:所以像上海的文化事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你对它给予一个什么样的期望呢?
李旭:我希望上海是国际的上海,上海绝对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也不是中国的上海,上海是国际的上海,它定位应该是那样的一个上海,上海应该跟纽约比,不要去跟北京比。跟北京比的上海是没出息的上海,跟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柏林,去跟这些城市相比的上海,才是有出息的上海。
99艺术网:好,谢谢李老师短暂的回答了我这样几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希望再跟您进行进一步和多层次的探讨。
结束语:众藏家和画廊主们从刚刚被巴塞尔艺博会收购的香港艺博会上归来的当下,大家都在猜测和讨论北京、上海、香港哪个城市将成为中国的艺术中心。小编认为,无论是艺术家、画廊、拍卖行、美术馆、博物馆、还是各种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和艺术管理投资机构,上海作为一座经济基础发达的金融城市,诚如李旭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未来上海的文化艺术发展格局应该放眼世界。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