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将近
北京西五环石景山附近的中铁建设大厦18层,是北京汉唐艺术品交易所营业场地。作为北京首家艺术品交易所的汉唐艺术品交易所于2011年8月营业,艺术品份额发售时盛况空前,但好景不长。
开业仅两个多月,“38号文”便出台,汉唐交易所于2011年11月22日正式停牌。随着汉唐交易所“无限期”停牌,两个多月前动辄十万百万元申购的投资者,陷入一场维权战中。
“正常涨跌我都不怕,但怕有关部门不承认这种交易模式。”投资者张先生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张先生是众多在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进行投资的人士之一,而现在他们热衷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可能面临着被关停。
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开始清理整顿包括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远期交易等内容的交易所。
而在此后召开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上,包括文交所在内的国内各类交易所被列为清理整顿对象。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各省级政府为实施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的责任主体,并须于6月30日前完成各项工作的指令。至此,文交所的清理整顿工作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在整顿期限将近的时候,文交所面临着怎样的考验,它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博傻”游戏不能继续
2012年1月,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两个交易份额品种标的艺术品露面。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山水画——《黄河咆哮》和《燕塞秋》这两份艺术品份额一上线交易,即遭爆炒。两个月内,最高涨幅超过17倍,交易所也收获暴利。
而此后,天津先后多次修改交易规则限制投机,导致暴涨的产品急转直下,后面进场的人损失惨重后大呼“上当”,表示“击鼓传花”式的游戏“玩不起”。
据了解,所谓“份额化交易”,是将一件艺术品拆分为若干份额,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份额。天津文交所将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将艺术品标的物拆分成若干份为1元等额单位,具有不限制参与人数、T+0式连续交易、涨跌幅度大的特点,如此低门槛、高投机的交易方式让投资者趋之若鹜。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将其称为“博傻”游戏。
在魏鹏举看来,文交所的出现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有其创新的价值。“它很好地实现了艺术品市场和资本的对接;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者参与到艺术品的交易当中——传统的拍卖中,小企业者是无法参与的。”魏鹏举对本报记者说。
但魏鹏举更看到了其中的问题。“由于操之过急,行动缺乏有效的管控,所以出现了泛滥和投资过热,泡沫化严重等问题。”魏鹏举说。
在魏鹏举看来,“份额化交易”是模仿股市,但问题在于股市对应的是企业,企业是一个生产性、增值性的主体,可以不断创造价值。而艺术品只是消费性的增值。“在这一方面,我们缺乏深入的研究。”魏鹏举说。
比如,按照天津的模式,400万的画作,每份一块钱,就可以分成400万份,每份一块钱,“这其中涉及了非法集资的模糊地带。”魏鹏举说。
按照魏鹏举的观点,任何创新的东西它肯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具体到文化产业更是如此,“文化产业就是高风险的产业,再加上金融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两个高风险的产业碰在一起那是成倍级的风险。”魏鹏举说。
“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38号文给市场降温,对于避免各地在文交所问题上的盲动情绪,有积极作用。”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办公室负责人彭中天坦言。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文交所本身的“乱”和“滥”确已到了危及新兴行业如何健康发展的地步。若要发展强大,并发挥其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外界的监管固然重要,行业的自我反省也不可或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