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本身:表现感性存在的独特性
那么李纲大胆的风格是如何把观者印象与自然更亲密的接触当中的?去看看他的作品,不难发现它们使我们想到与自然地基本接触,而在自然中,自我存在的独一性和对他人的同情是如此的不可分割。李纲的墨迹和空白使我们想到了人格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思维特性和感受)、与自然的清新接触、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自我意识族群的社区。
在作品《014》(创作于2011年)和《016》(创作于2011年)中,李纲创造了新的风格元素和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汇,对此可以我们可以四个阶段的表述。首先,画面中存在一个被重复很多次,而每一个大小和形状都大致相同的矩形单元。在每一个个体化的矩形单元中都有一个用浓墨点出的形状任意而不可重复的核:有些是勾状的,有的是圆的,或者是弯曲的,尖的,小的,水滴状的,带纹理的或是稠密的。有的核心则由好几个小黑墨点簇拥集合而成。
其次。在每一个构成个体的矩形当中,那些(如同奇怪书法笔画“点”的)黑核渗透进纸上,徐徐地从有墨渐变到无墨,而那些不可磨灭的浓厚墨点也在这种渐变当中与白纸那种明显可见的开放性互相融合。从我们对那些明确黑点的感知经验看来,那些矩形单元内部的“空白”或叫空白的带状物可以被称为是无形的,但是它也是一种用感官方式表现出来的开放性。这种空白不是一种负像:它甚至没有“像”。尽管如此,它却是一种实际延展性的显现,这种延展性丝毫不可见,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没有固定的质量。有时候这种感官空白是用一种浓稠不透明的白色颜料所造的,就像在作品《015》(创作于2011)当中,那些白色颜料的点创造出感性空白的意境,处于黑点的中心好像是它们的又一个核心。而在《0002》(创作于2010年)中,这种浓稠的白色则如同是一种基本元素,溶解了物理空间的经验和显现。
第三,观者会看到,在接着的《014》(2011年创作)中经常会有第二层墨痕或者是渐变,这层渐变从中间的“空白”开始慢慢向外过渡到外层一片看似大气层一样的区域,这片区域里有着清晰可见的纹理和特点。这片区域有时候会让观看之人觉得像是在传统水墨中,那些表现诸如裂谷一类的自然景观的笔触。在《016》(2011年创作)画面上的部分矩形单元则有着一层灰色的外围,在这层外围里又包含着那些零碎而又看似地志学标志的小墨点;有些角的位置则包含着一些隐约而看似波纹的形状。
第四,无论那些画面里的矩形外沿是否有包含空白或者是纹理的带状外边,观众都能够看到那些矩形和矩形之间的边线和过渡而形成十字交界,而这些方格里面又容纳着各种各样的墨点核心、视觉上的空白和明显的纹理区域。有些方格之间的空白区域融在一起了,而有些则是灰色块互不分离;有的方格的边线内只有空白,而有些的则包含了灰色的痕迹。举例而言,作品《015》(2011年创作)里的其中两个相邻方格的墨点是如此的靠近彼此之间的边线,好像他们就那样朝相互之间不断前进而就在交界前不远处突然停止。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理解和阐释这些包含着不同内部结构的重复单元的叙事性意义?这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体现李纲绘画的价值。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些“稚拙”的墨点传达着一个有关于联合中的自我和社会和谐原则的哲学性叙事。人类的真实生活为他的艺术语言提供一个形象的演示:黑色的墨点表现了塑造个人性格特质的本能和感情;而无形的空白区域表现了人类官能(例如视觉)与那些独特而重要的感性存在的直接接触;带有清晰肌理的灰色区域则是环境中的可被知觉的事物;而最终这些有关生命个体的元素(点、空白和灰色墨痕)不断重复而构成许多珍贵的个体,代表着在人类社会中互相平等的成员。
当这些方形的“细胞”或者单元组成一个社会或是社区时,这种艺术语言的精神含义不言而喻。观者会想到社区,无论是全球性的社区还是地方的社区,在这些社区里,每个人都有它独特而怪异的核心,代表感觉的空白区域以及存在的界限;有的邻居是如此靠近:其中一些个体以空白或是灰色痕迹作为边界,看起来就像他们是彼此之间的镜像。有的邻居则远居于整幅作品构图的两端。李刚的作品当中暗示着: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不是立马可见的。每一个空白的区域对于容纳它的个体而言都是清晰可感的,但是当中每一个个体也只能够感知到自身内部的黑色核心,空白和灰色外围。相邻的个体之间如果要与其它个体进行交流则必须要不断地重复彼此内部的象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