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学术研讨会 2012-06-02 13:45:0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许钦松先生在北京和广东的展览都是我们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重大举措,正在推出我们广东新时期的学科带头人。从北京展览的胜况、学术研讨会的盛况,一直到今天上午的盛况,我们都感觉到广东省各级政府对文化的重视。

皮道坚:你的发言我很感兴趣,你不是提问题吗?我答一下,你谈了艺术家与媒体的关系,我不太赞成你在我们这个研讨会赏发言叫许钦松主席,我们今天探讨的是艺术家,是许钦松的山水画艺术,而不是谈论许钦松本身。前面发言也有几位是吃许主席的,所以我一直是成许钦松先生,我们讨论的是他的山水画艺术,当然有些话外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展开讨论。

 

我就你谈的吴邦国不打领带来参观许钦松的画展,我们如何解读?是否吴邦国他许钦松先生画展中感受到的东西和我们今天大家谈的是一样的?我赞同你的看法,我评价艺术历来是从三个角度:一个就是他的气度,一个就是他的格局,还有就是艺术家的境界。许钦松的山水画艺术原来不多,他送给我的画卷都是一些小品的,这次来就看到了他的大画,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感兴趣,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发言都谈到了庙堂气象,谈到了他的宏大感,这和我们的时代有关系,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今天的中国和鸦片战争的中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提高,我们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大家对于能够振奋民族精神,表达民族自豪感的艺术,很多公众是非常喜欢的。许钦松是一个艺术家,就像徐肖楠先生发言当中提到的艺术公同体,许钦松和一些艺术家不一样,有些艺术家非常重视个体真实感受的表达,表达社会的批判,表达社会黑暗的揭露,这是一类艺术家。还有一种就是强调表达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在这样一个时代情况下,我觉得许钦松先生是属于这一类的艺术家。这一类的艺术有没有价值?我认为肯定有价值,它确实能够振兴我们的民族精神。但是也不能因此形成封闭的保守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应该区别开来。

 

这是我对你的提问的理解,不一定对。

 

钱海源:我完全赞成皮道坚先生的看法,媒体对于美术的发展,尤其这次对许钦松展览的展览和报道,但是媒体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些三流画家把他说成是大师,一些非常恶劣的人品道德非常糟糕的人说成是我们美术界学习的榜样,但是美术界是把这些人当成狗屎,不理他的。批孔夫子的人,现在批孔媒大儒学家,媒体怎么搞的?你翻翻《人民画报》,哪里有批孔夫子的人就变成了儒家的继承发扬人大师了?这些媒体干出来了,媒体记者一方面要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就像张演钦,你是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但是也有一些是很糟糕的,有些把雕塑说成是塑胶、塑料,非常糟糕的素质。

 

许钦松表现他的精神风貌,现在山水画的风气五法,我看了很多广东的山水画家模仿江浙人,尤其是出现了一大批黄棕红(谐音)的山水,我不是说黄棕红的山水,但是一大批就出问题了。许钦松的山水在北京人气这么旺,老百姓是有水平的,现在也不能说官员没有水平,我们长沙搞过徐东公的展览,他到了开幕式不到15分钟就走光了,要求每个学校授予他教授,他画的东西是什么东西?15分钟走光。艺术家,包括媒体记者也要尊重艺术家,我一直认为广东的媒体对于广东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宣扬不够,对于广东很多著名的老中期的画家宣扬不够,反而把一些外地来的,我们看成三流的说成是国际美术家主席,什么世界华人美术家艺术展,但是他看的画是狗屎。我觉得媒体记者们也要树正气,是不是有一些记者拿了钱就没有良知了?

 

皮道坚:下面有请陈迹先生发言。

 

陈迹:我对许钦松老师的画的感受,其实我5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今天很多老师朋友都谈过了,包括刚才胡斌谈到实境次序感和光照的东西,我的文章也谈到这个东西。我想回应一下刚才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想说的就是包括说我们吴邦国委员长说的“吞吐大荒,时代气象”,我的感受就是许老师的山水肯定有时代的气象,这种时代的气象肯定跟这个时代有关,还有跟许老师整个人生阅历,他在画学上的一些经历有关。同时许老师平时的作品的陈列环境有关,还有就是刚才大家所说的庙堂之气。我引用一个书法史上的现象,都是一种很精妙的一种风格,所有的细节都是很精妙的。但是到了晚明的时候,作品从以前的书信到好玩的册页变成一种陈列在大厅堂,像王波、刘付山(谐音)都是整个风格维持不变,是一种比较气势恢弘的气象。

 

许老师的画我认为最大的大画,其实是陈列在各种公共场所,像人民大会堂还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厅,包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它也是在当代美术馆展示的一个方式,而不是说我们平时在书店把玩的东西。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笔墨问题,传统的山水画的评判,远视观其次(谐音),近视看其尺,笔墨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其次,看古代的绘画,都是一个册页,订得很细节的东西看。到大画的时候,笔墨跟整个气象的关系是怎么样?在我们当代具体到许老师的作品,因为他的陈列空间的关系,它一定是塑造气势。如果他很注重细节,我们传统的笔墨画册就有问题了。

 

另外一个问题也出来了,这样是不是就不讲究笔墨了呢?看许老师10年前的一批画,是6尺、8尺对开,这些点皴是很讲究的,只是到后来的一些大画,他去掉了那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我也不敢说现在这种处理已经是到了很成熟的程度。但是许老师现在大画的气势,又回到了原先面的阶段回来,不断的来回,这可能会有一个新的感觉。

 

刚才包括朱万章谈到的许老师的画在这个时代,包括在岭南的地位等等这种关系,我觉得北京到广州到澄海有行政级别,但是中国人这种所谓的中央集权的东西不应该存在于艺术,笔墨是没有这种级别的,思想也没有这种所谓的级别低于之分。许老师的画跟岭南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生活、学习经历必然会对他的艺术创作有影响。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视野一定要开阔的,如果从岭南来说,宗画最辉煌的历史,是站在整个朝代的前列的。当时我印象中30年代高剑赋(谐音)到全国各地巡展,他们的理念就是传统的绘画。到了关山月,就是他们最辉煌的时期,他们代表的是一个中国的时代精神。有些人说岭南是一个什么思想?我觉得这种局限是自我局限,自我约束。

 

刚才钱海源老师说我们这个时代这么伟大,现代化建设这么伟大,许钦松老师怎么不把一些电线杆、高铁画在里面?我觉得这正是许老师另类的地方,中国面临的情况是怎么样?它是一种现代化的进程非常突出的,这种迫害性大家也是无法否认的,许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家,抛开美术的身份,作为艺术家能够从文化上思考,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皮道坚:下面有请艺术史博士黄继谦先生发言!

 

黄继谦:谢谢大家,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研讨会。前些天我给许钦松的画写了一篇文章,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两点:

 

 一,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的文章也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山水都是大山水,我从两个角度两进行分析:第一个就是从尺幅看角度,我们知道许钦松画过不少尺幅特别巨大的画,从1949年以来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络里面,它是有一个传承的,我们最早的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到今天特别是政府机构的空间里面,有越来越多的巨幅的山水画的出现。这些山水画有来各方面的意义:

 

(一)它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跟传统山水画不一样的观看的体验,传统的山水画,手卷式的山水画更多的是文人个人的把玩的欣赏方式。许先生巨幅的山水画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现代观看体验,这种体验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尺幅大,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第二个在这么大的尺幅下面,可以容纳更加丰富的描绘的内容和细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地方。

 

(二)大山水除了尺幅以外,还有从整个的笔墨以及构图、描写的对象,具体的技法方面做到了整体的气象和面貌。

 

刚才也提到有的老师用了时代精神,在整个的二十世纪线索里面,有官方的推中国理念,推中国气派的理念,从毛泽东那个时候他们就讲这是一种中国气派、中国的绘画,这个理念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二十世纪的中国视觉文化,或者是精神文化的表斟,可以放到这样一个线索里面进行思考。

 

二,许先生的创作里面有一个可以挖掘的丰富的内涵,主要是从画画的语言渗透来谈,传统学习中国画的这样一个画家是安全传统方式来学习,而在许钦松的山水画是不同语言的杂交,最后达到全新的面貌,这是很有意义的。他在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中,很有主动的思考自己的艺术道路,怎样走出与众不同的方向,这是从他整个的艺术创作历程来讲,作为一个山水画家,面对中国如此强大的传统山水画,怎么样把传统不当做一种包袱,而是想办法超越传统,他的实践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借鉴。

 

皮道坚:下面有请黄国武先生发言。

 

黄国武:

 

“关于许钦松山水画创作风格特征以及学术价值,本人已经有专门评述,以下总结几个关键的要点:

 

第一,首创大自然与人相符对应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传统山水画强调人性及山性,以物观物,山水画成为人类思想的表达。而许钦松山水画强调山水本身的尊敬,具有秉性,大山大水只可敬畏,不可亵玩。

 

第二,传统山水画重视只诗入画(谐音),重于笔墨。而许钦松的山水画摒弃了对自然山水过度的诗意诉求,着力于山体结构以及关键的意境分析,笔墨围绕结构而展开,以次挖掘结构本身的微妙,而这种微妙本身就具备理性的诗意。

 

第三,英雄主义情怀和婉约宁静的传统的结合。许钦松先生作为南方人,其山水画具有浓重的南方气质,每座山峰都是一个英雄,都流露出英雄情结,这跟许钦松内心的强大具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又具有了南方特有的特征。所以这种英雄大汉有有平和、亲切的情感。”

 

我也顺便说几点感受。

 

第一点我也是许院长领导下的画家。最近碰到一个词,好象叫做权威,中国权威的作用非常大,包括方方面面,在广东美术界,我们的权威是存在的,这个是不能否认的。这个词的出现是不大好的现象,在广东有许钦松先生这种权威人,是我们广东美术界的福气,他的学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中国美术馆跟广东美术馆这两个展览我都见证了,在北京的研讨会也是非常的成功的。今天各种热烈的程度也不亚于北京美术馆展出的时候。广东有许钦松这种权威,是我们广东的福气。

 

第二点因为我们长期是上下级关系,这点是不可否认的,我是很真实的崇拜许先生,从画上大家都说得很充分,许先生作为领导,事情很多,比我们想象的很要多。我最崇拜的一点就是他在那么忙的情况下,隔一段时间都能推出一批画,这是我做不到的。展览定的那么短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画出这么多画来,非常的了不起。还有就是跟他创作理念的讨论,中国画发展到现在,笔墨这个话题要说起来很麻烦,我觉得许先生的笔墨很有传统的,你们可能只是看到画,看到他现场画的人不是很多,我经常看到他现场作画,包括其他很多方面,传统笔墨工夫是很深厚的,更可贵的就是他找他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至于什么样的笔墨才叫好?这说不清楚,我觉得不要太按照原来传统的笔墨来限制自己的画。

 

刚才专家也说了很多许钦松先生的画的特点,我认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正气,这有可能是他本人的追求,一方面他是领导,要做到权威的他这方面的考虑,他要做导向作用,就要很正气。但是我猜测他这种正气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可能会有所变化,可能会诙谐,还是会放松一些,包括画面的任何方面,我不知道这种猜测对不对。

 

皮道坚:下面发言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艺术台的徐婉容女士。

 

徐宛容: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艺术提的徐婉容,像我发言的我是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婚后和媒体从业者的身份来发言。我觉得许钦松的画展每张作品都非常美,但是同时也越来越挑剔了。我在见许老师北京展览之前,见过他几张小画的作品,当时看了以后没有说任何的话,但是心里面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但是北京的展览是相当的震撼,包括在研讨会上很多老师发言,说写文章的时候看到许老师的画册,现在看到画展就觉得文章写得不对,要重写。这说明了许老师的作品是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

 

还有开幕式的当天,许老师站在美术馆的门口,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也站在门口来迎接,以前都是没有的,对于高层来说,许老师是很尊重。我也知道在展览期间的时候,有一些热心观众也与许老师做了一些互动,对于普通人来说,许老师又是平易近人,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人品,他能够有那么高的人气,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刚才有三位老师提到了许老师的作品山水画苍茫高远,但是没有人,这个在北京的时候也也很多老师提到,他坐客我们中国网络电视台艺术台的广播厅的时候揭晓了答案,他说现在无论哪个地方,景色优美的,旁观一看,一个楼盘,或者是一个景点,都会人为的破坏原始的那种美感,所以要把人退出来。当然许老师本人的点评也欢迎各位登陆我们中国网络电视台的首页观看最新一期的艺术名人堂专访许钦松老师。谢谢!

 

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张演钦提出艺术家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这个我是赞同的,因为一味的歌颂的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看了,大家更喜欢一些能够带来深入思考的问题。刚才钱老师也提到了一个问题,说媒体称赞那些画品、人品不是很好的一些人,包括很多老师以前也提出过,可能他们有一些针对性的吧,当代艺术有很多作品,可能不是尽如人意,但是大部分都是很理想。对于我们媒体来说,我们也希望能够像这一次和许老师能够展览有这么高的人气,在展览宣传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媒体做一些宣传,因为现在我们也脱离了毛笔时代,大家觉得国画艺术离我们很遥远,很崇高,无法接近,但是许老师这次的作品就证明其实普通的观众也可以走进展览观赏的,我希望更多的媒体对这次展览作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工作。

 

谢谢!

 

皮道坚:最后有请广东美术馆的王嘉发言。

 

王嘉:不管是参加什么研讨会,一般都是三句话,我本行是做美术史研究的,我经常思考我们美术史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美术史究竟以什么为中心?不管是古代美术史还是当代美术史,大家常常争议美术史是以美术家为中心,还是以美术作品为中心?在文学史当中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我在研究中发现,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往往有纠结,有些时候美术作品和美术家是一致的,有些时候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有点错位,甚至有些时候美术家和美术家完全是两回事,这就是画品和人品。

 

具体到许钦松老师的作品,我有一个体会,我们美术史面临的纠结的问题,在许钦松老师这里不存在任何的纠结,许钦松作为艺术家的人和作为艺术呈现,在这两者之间是统一的。所以我也想知道我们皮道坚老师刚才反复提示大家的问题,就是关于价值感的问题,我就概括为三个词:开放、开拓、开发。

 

许钦松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创作的开放性,而且还体现在解读的开放性。作为许钦松的艺术,他在国画作品中保留了版画作品的特色,不仅不会影响到许钦松老师的水墨和国画的艺术价值,在某一个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开放的国画创作领域,他怎么样从相关的其他的领域中吸收有价值的因素,并且为中国画发展带来一些新的生气,带来新的层面。这一点可以说许钦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样。

 

从解读来讲,对许钦松的山水画的解读,包括我们今天谈到了笔墨和图象、图式的问题,对于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解读,比如诗歌与绘画的角度来解读许钦松老师的山水画作品,也正是因为他的作品的开放性,决定了读者在解读过程中的开放性,这一点正是许钦松老师的艺术价值所在。

 

第二面就是就是开拓性,许钦松老师的作品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对外回顾,个案回顾,就是许钦松的艺术创作所走过的路程,他所作出的探索,他的探索具有他的个人性,带有个人的智慧和追求。但是他的个人智慧和追求,又具有视觉艺术的公共性,在某一个方面来讲,他做出的探索让我们常常感觉到,我们从中思考岭南花坛究竟在当代做出了哪些探索?究竟有哪些可疑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还具有哪些更加广阔的空间?他不仅仅是带着他的个人探索,而且他是公共性的,对于我们思考整个岭南地区山水画作的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第三个就是开发性,对于开发性这个词,我想了很久,我曾经想过叫启发性,也层次想过前瞻性。因为许钦松老师的山水画成就,不仅是在北京的研讨会,在是我们今天的研讨会,我们今天谈了很多。但是我作为美术史的研究人员,我感觉到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他的山水画在我们面临树立了什么样的高山,很多重要的艺术家都能做到。许钦松老师树立起来的这座高山对于我们在座的,夜气是我们在座的中青年的画家会带来什么样新的启迪?一个真正的有生命的艺术家不是通过他自己树立的高山来确立他的自我价值。而是通过他的探索方式,他给我们中青年,尤其是我们的后来者能否推动艺术的更高的发展?也就是说能否启发我们建立起艺术更高的高山,带来更大的启迪。这是他个人探索当中的一些个性化的探索,他给我们中青年带来的启迪,应该说比他的艺术成就本身更为重要。这种前瞻性的开发性的意义,以及具体的作品的定位分析更为重要,更具有启发性。

 

谢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