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和税收阻挡了国际化
高额的税收成为困扰中国艺博会国际化之路的长久原因,像屡屡无法抓住的虱子般停留在中国艺博会的肌肤之上,时间越久,体感的不适就越加分明。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起三类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一年)。尽管如此,在计入17%的增值税后,进口艺术品的税赋负担依然沉重。涉及进口艺术品交易的主体如画廊、拍卖行、国际运输公司、经纪人,以及含销售行为的展览会往往各显神通,开发不同方法避税或减少纳税额,此类行业“潜规则”已实行多年,彼此心照不宣。实际情况是,由于6%的关税、17%的增值税(或营业税)和12%的消费税(并非所有艺术品都需要缴纳)等多种税费一经累计,就会使得艺术品进口的综合税率将超过30%。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藏家从境外购买一件价值1000万元的艺术品,运回国还要缴纳300万元的税费。但是有藏家透露,香港作为零关税自由港,展会和衍生的服务行业十分发达,有专门的公司能够处理艺术品进出口的税费问题,近来因为风云突变,中国内地针对艺术品进出口的税费检查除了直接反映在香港艺博会的迟迟没有统计出来的销售额上,也让香港艺博会的衍生产业不得不停滞工作。
另一个阻挡了中国艺博会国际化的原因就是审查制度,用香格纳画廊艺术总监施勇的话来说,“国际当代艺术的话语系统与中国的体制内对于艺博会的作品所采取的审查制度规范的语言系统,完全不是一个话语系统。”在国内,哪些作品可以公开出现,哪些作品不可以公开出现,都会有一个“潜规则”,底线有关于“色情”,也有关于“意识形态”,这些规范与当代艺术所倡导的精神特质完全背离。
其实世界四大艺术博览会——伦敦弗里兹、迈阿密巴塞尔、巴塞尔、马克垂斯艺博会开幕之前,这些艺博会的评议会也都有一个针对画商和每一件展品的审查,且审查员进行审查的时候,都要求画廊工作人员离开展位。但评估的要点是该艺术品是否能“展现价值”,这指的是艺术家及画廊的地位,而非作品的品质。
国内艺博会 彻底向拍卖行投降
21世纪的开始几年,是世界艺术博览会时代的开端,仅仅纽约,就有8个艺博会,艺博会的泛滥使得艺术界出现所谓的“艺博会疲劳症候群”。参展画商在展品素质,销售速度,以及付款速度上,都与拍卖行旗鼓相当,这些因素吸引了原本可能出现在佳士得或者苏富比夜拍上的艺术品,超级画廊基本都在此设摊,因为最好的艺术博览会能吸引最好的藏家,而藏家参加艺博会的理由,则是因为顶级画廊都在此设摊——此所谓经济学的良性循环。
2012香港艺博会上,有来自世界38个国家的266家画廊参加,参展作品包括影像、雕塑、装置、油画等等各种艺术门类,当代艺术界知名艺术家作品悉数到场。中间右下图为印度艺术家Anish Kapoor作品《无题》,此番香港艺博会Anish Kapoor成为宠儿,许多画廊都带来了他的作品。
艺术品市场主要由画廊为主的一级市场和拍卖行为主的二级市场组成,全球各大成熟艺术品市场中都是一级市场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却有至少七成市场被拍卖行掌握,画廊发展缓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已全球第一,全球十大顶级拍卖行占据五席,却几乎没有世界级画廊,更不要说艺博会。艺博会在内地普遍遭遇水土不服。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内地以拍卖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非常强势,强烈冲击着画廊、博览会构成的一级市场。一级市场的突围、发育问题,也许正是艺博会要在中国办好的核心问题。
艺术北京的负责人董梦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出,目前政策下,销售艺术品和销售普通商品在税收上没有分别,但如果交给拍卖行,只需要交纳3%个人所得税。“所以,有很多画廊直接把画往拍卖行扔,这也变相支持了二级市场。”董梦阳说。这是拍卖行抢走了画廊生意的一个原因,画廊的生存成为一个难题,唇亡齿寒,由画廊为基础组成的艺博会又如何生存发展?今年,艺术北京和上海春季沙龙的展厅内,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壁垒森严的画廊和拍卖行,已经共处一室,国内艺博会彻底向拍卖行缴械投降。
藏家的丧失 阻隔艺博会国际化之途
艺博会有时候代表艺术消费文化的改变,购买行为不再是在画廊里静悄悄地进行,而像逛购物中心那样,集艺术、时尚及派对于一体,正如在拍卖会上其他落标者能够让得标者确信自己不是冤大头一样,艺博会上汹涌的人潮和一张张表示已经售出的红点,能够抵消买家们的不确定感。所以,往往在艺博会开幕的VIP预展专场上,便有许多作品被贴上了红点,紧跟着许多艺术媒体的报道便会有相关的“艺博会成交活跃”的报道。
香港艺博会上,以中国艺术家刘炜的油画作品为其唯一参展作品的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在预展开幕的三个小时内,就成交了12-15件价值在100万-450万港元之间的参展作品,成为媒体反复宣传的新闻。
许多西方一线画廊齐集在香港艺博会,其中很关键的是:西方一线画廊对中国财富引导下的中国藏家期待很高,但其实,中国藏家在收藏西方作品方面一直处于保守状态,没有发展起来,这里有艺术教育和普及的问题,也有欣赏的进步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中国的艺术市场缺乏真正的藏家,却充斥着大量的投资人,近年来大手笔的买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基本都是几个炒作的操盘手。
“艺术和慈善是富裕阶层与整个社会互动的主要方式。喜爱艺术意味着社会精英和富裕阶层不再单纯地享受和炫耀财富,开始展示自己生活的品质和品位。”董梦阳说,“但现在很多中国人购买艺术品并非出自喜爱,而是为了投资。以拍卖为主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更像一个证券和金融市场,似乎和文化、艺术没有太大关系。”中国的艺术市场现在是一个以三五年为周期的市场营销模式,充斥着定价过高的艺术品,市场需要大量的资本才能消化这些高价作品。
董梦阳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是繁荣在成交数字特别是拍卖的成交数字上,“但画廊和以画廊为主体的艺博会发展则需要群众基础,只有人们有了艺术消费习惯,艺博会和艺术市场才能真正繁荣。”
即使国内的艺博会上出现安迪·沃霍尔、毕加索、莫兰迪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本身开价已经十分高昂,作为投资项目,没有炒作空间,不再具备购买价值。而同时身为中国收藏家,从自身具备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的取向上,可能更愿意用大量的金钱去推动中国艺术家的发展。
“国外画廊都是资本主义商业环境下运作得十分专业的商业画廊,十分务实,对于中国艺博会,不会即使亏本也要参加以示支持,上海当代的实验就被证明是失败的,第一届国外画廊可能来试试水,第二届再来试一下,两届之后,国外画廊的质量就明显下降。”刚在柏林参加了艺术博览会归来的中国艺术品网总经理陈强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如此认为。
务实路线会不会导致 地摊化
世界各地值得一看的艺博会基本都了解自己的定位区隔,“每个博览会都必须知道自己的市场在哪里。” 香港艺博会的高门槛,将大部分内地画廊拒之门外,这使得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一个艺博会,看上去与中国本土市场关系不大。很多好的展位其实都留给了欧美画廊,其中被认为一个后殖民主义的深意存在。
今年5月10日到14日举办的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显得相当“市民化”,分时段的演出中包括泰拳表演、多媒体水幕、cosplay等联欢会节目,也有玻璃艺术DIY、儿童艺术游戏、彩绘旧家具等老少咸宜的艺术普及项目。进门第一个白帐篷里的思竹画廊主推高仿作品,同一件作品,艺术家原作数万元,高仿只需上千元,并置陈列,画廊方面表示高仿卖得还不错。
“我们的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没有话语权,或者说没有选择能力,所以在各个基础上,我们只能做‘百货百客’了,因为要保证艺术质量,销售的作品不管你是靠哪个门派,只要有一定的艺术水准质量的话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定一个标准,哪一种类型的我们要,今年搞青年的,明年搞另外一种类型,我们现在做不到这一点。从中国整体来看都做不到。”上海油雕院常务副院长肖谷在谈到今年首次在户外举办的春季艺术沙龙中还有玻璃艺术品的介入时如此解释。“画廊作为一级市场,价格都是一元一元叠加起来的,总价实在,而二级市场是一口一口叠加起来的,总价高,不实在。”
5月18日,紧随其后在上海花园饭店举办的上海城市艺博会,把艺术品集中在酒店房间内展示,这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让参观者们更亲近艺术,同时也显示了城市艺博会并不蓬勃的野心。
曾经标榜“前卫”的画廊如今已经不惜模糊形象开始务实之途,在画廊已经不再野心勃勃成为“顶尖画廊”的整体大环境下,中国艺博会的务实便进入一个两难境界——如果继续走国际化的道路,关税、藏家等种种细节已经显明,短期内这条道路无法走通,如果放下架子,索性走低端化的道路,像上海艺博会那样以“销售额”、只求卖掉、百分百的展位出租率为成功的标杆,那么将会立刻变成地摊式博览会,自娱自乐。而艺术博览会一旦变成地摊式博览会就面临着“万劫不复”,再也无法高端化的境遇,高端的国际画廊不再介入,高端的中国画廊也不会再介入。
“一个艺博会对于区域的文化的特质,要有所体现。而不是一味地说,今年的展位出租非常之火爆,没有一个剩的,而且展位费价格都提升了,这不是艺博会的一个真正的标志。真正的艺博会应该是有一个学术品位的,一个具有艺术风向标的平台,这个艺博会我认为在一级市场上,才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良性的。”中国艺术品网主编陈强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说。
地域化会不会成为国内艺博会最后的救命稻草?“上海艺博会需要的是更多的包容性和地域性,每次都有一个具备很强学术性的母题。所谓的地域性就是保持江南文化的特点,既不复制北京,也没有条件直接嫁接国际艺术博览会,会水土不服。”肖谷说。
“面向国内资源不够,面向国外资本不够。”有艺术评论人士这样调侃国内的画廊业和以此为基础的艺博会。没有那么多的顶级专业画廊可以撑起“雄心勃勃”的艺博会,而从艺术创作的层面上来说,以资本营销推动艺术市场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还是需要创造力的突破来拉动商业。毕竟艺术市场的商业是一门特殊的商业。(朱洁树 实习生 崔欣琪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