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对陈曦的作品评价:
王璜生(中央美术馆馆长)
陈曦的18个历史阶段及事件的18件作品,就是这样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电视机,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新闻联播”的历史图像,成为了我们仪式化的记忆。
介夫·凯利(美国旧金山亚洲当代艺术馆策展人)
被描绘的历史形象也许是画家对70和80年代回忆中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并不是在她脑海中对那个时代的形象代表,而是那些代替了她已经忘掉的回忆的官方形象。陈曦的新传统油画技术强调着电视设计中的每一个特色,就像美术馆陈列着每个不同时代的代表一样。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
当我们说被记忆,好像它是一种被强迫的选择,但是事实上,艺术家恰恰是主动的选择,是以积极的姿态来思考现实。假如这个作品反映30多年的历史,或许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可能只是一个片断,但是艺术家试图用绘画的方式,把我们所遮蔽的、所忽略的、已经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东西,重新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鲍栋(年轻批评家、策展人)
陈曦选择画面的时候,电视机这种东西,你把它放在画面中间,像一个神龛、祭坛。电视机屏幕的画面巨大,等于是画中画,而“屏幕画”的周围被压缩得不能再压缩,这种视觉手法更强化了电视机偶像的力量。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系主任,教授)
18幅画面定格了中国的18个发展节点,这些节点既然从电视中来,也就理所当然地从观者的认可中来。画面中一些特殊的细节提醒我们,这些节点,这些由节点所组成的记忆,只是一种被记忆,可能作品就具有某种可以扩张的社会意义了。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