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者的箴言——读刘刚、陈曦绘画有感 2012-06-06 16:50:3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潘鲁生 点击:
它不是一个容器,但却蕴含了许多思想;它不是纯感性的,但谁也休想用理性过分地修正它。刘刚、陈曦绘画创造的某种契机可能就来自这种对上述现实的审视和思索。

陈曦

陈曦

 

绘画语言是一个很奇妙的载体,它以自己的程式、材料和各种先验的思想,这思想带来的痛苦与孤独、欣喜与激情等在符合的层面上进行纠缠,以此形成所谓的艺术品—一幅艺术品的诞生似乎就是这样的简单,但为许多艺术和理论家困惑不已的是,它不是一个容器,但却蕴含了许多思想;它不是纯感性的,但谁也休想用理性过分地修正它。刘刚、陈曦绘画创造的某种契机可能就来自这种对上述现实的审视和思索。

 

这是两个对现实自我感悟极深而同时又和变幻陆离万千表象世界保持着独特感觉的年轻艺术家。他们认为,在艺术这个巨大的符式体系中,一切现实自我的欲求都变得如此轻薄,而那稍纵即逝的某个感觉瞬间,那些使人得以超越自身的某种精神力量,那个常常使人忘却他们一切尘世纷争的某种境界,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终极关注。只是在这里,人们才有可能听到来自于艺术家的强有力的心里律动。

 

正是由于他们这种独特的感悟和对现实的自我超越导致了他们对艺术语言的纯化,他们力图在色、形,线及构成中纯化掉某种哲学学说,某种社会责任感,某种人为的宗教意念,某种历史文化特征,某种信仰及某种自我情感宣泄等。“作品每部分的构成和色的并置,都渗透着画家对客观物象的独特体验或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感悟。也许是激越、苦涩;或是更为复杂的语言无法描述的感情,然而每一组笔触、每个轮廓线、每块色彩的对比和强度、每笔油彩的肌理,正是画家所具的语言表达方式。”(孟禄丁语)

 

为了和紊乱、繁复的表象世界彻底分离,使有机组织的复杂形态转向无机结构,尽量消除表象的痕迹,刘刚、陈曦对表象之下内在结构的探索是多维的,由于作品中的结构是他们感悟的结果,因此它才超越了科学和逻辑对结构的把握方式,超越了人们通常的视觉经验。语言结构在他们的作品中毋宁具有决定意义,作品的全部价值,都以此为起点和终点。对现象的自我超越感和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迷恋使他们的评判意识表现于对物质感的关切上。他们将杂乱的材料(纸屑、金属、涂抹、丙烯、布料等)直接运用到形式的组合上去。靠着他们独特感悟的充塞和贯注,这些材料才超越了纯粹的材料感但同时又具有材料的表现意义;语言以结构的繁衍、交叠、复合、纯化为根据及标准,秩序和悖序对结构来说同时具有意义,而悖序似乎更能体现他们的创造动机;传统的造型手法在重新的整合过程中又获得了新的表现价值,各种繁杂的材料无一不成为语言结构的表现性元素。三维和二维的传统构成关系也被打破,时间的前后继承关系也失去了意义。一种新的时空观念在语言的构成中衍生,闪耀着生命的熠熠光彩。

 

但他们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世界。

 

在刘刚的作品中,对材料的理性认知和一种对结构的敏感似乎不可思议地契合为一体。刘刚对材料的把握,对材料表现价值的理解几乎到了超常的地步。但这些并没有扼杀他在作品中时时流溢出的敏感。在制作过程中,刘刚使这二者不断地协调了起来,使它们在契合中产生了一种带有某种神秘意念的境界,以此使所有的硬质和软质材料都超越了自身的自然属性。在《平列的金属》、《绝对的金属》中,刘刚把铜片构成的金属世界过于理性化了,但他同时又用颜色的涂抹使这种构成被软化,造成了和布料的文化同一感。《裂变》、《横竖》中的金属材料则充分浸润于宣纸、涂料所形成的流动的世界中,在这中间,充溢着某种悠远的召唤。

 

陈曦的作品尽管试图以材料的反复交叠来促成新的理性秩序,但它同时又被来自于涂抹和偶然的自然流动的肌理效果所淡化,因而具有了一种书卷气的浪漫色彩。陈曦对感觉世界中的某种微妙难以言说的变化,某种生命存在微妙的交替更为关注,在她特有的感觉世界中,色彩、宣纸的自然属性疏散于拼贴起来的框架中,而勾勒、涂抹、粘合、重叠的造型手法又似乎沾染上材料的某些自然属性,因而富有了浓郁的、和谐的向自然回归的意识。陈曦善于在她的绘画语言中调动这两种感觉,使它们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气质。《昨日都市》、《忧郁者》在支离破碎的材料的雷同和并置中透闪出诡异的空灵意向,《无言》、《放大》则把纸的单一,勾划的散淡和墨的凝重以个体冷漠的意识组织起来,成为一种较为纯粹的语言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对刘刚、陈曦的绘画语言来说,纯化永远只是一个过程,它在某种程度上仍残留着现象自我的感情和社会属性的痕迹。在刘刚的《裂变》、《横竖》上,你无法不被一种无奈的情绪所吸引,它们是一个完美的语言结构,但同时又在兆示着什么......陈曦的《两种致敬方式》、《制约》在严整中充溢着对严肃的嘲弄,而对自由的讽刺色彩也十分浓郁。这是一种近乎于奇特的、难以琢磨的语言,它们并不想描述这个世界和它们的某种稳定的情绪,却想和这个世界做个真正的朋友,尽管这个世界并不见得喜欢它们。
       

(1990年江苏画刊第8期文章)

1990年4月 北京王府井
 

【相关阅读】

陈曦:自由的出逃,还是出逃的自由?

冷眼的琐碎与表达的放纵

《中国记忆》: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缩影——陈曦访谈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