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十示92-10 拍卖时间 作 者 丁乙 尺寸 100×120cm 材质 丙烯 画布 估价(元) RMB 1,600,000-2,600,000
我希望人们可以聚焦在绘画的色彩上,线条上和结构上,而不是画面所隐含的意义。只有当人们忽略了所谓的意义,他们才能更开放地接受艺术带来的新感觉。 —丁乙
当代抽象的代表丁乙, 90年代初的作品《十示92-10》,曾在2009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中展出, 并附有重要出版物。该作品是丁乙十示系列中,由“精确”到“徒手”绘画的重要突破。这个阶段的作品,无论从数量以及密度上都进行深化。在《十示92-10》中,丁乙开始使用“十字”的“反形”作为单位笔触。重复反向的多色“十字”需要更多次用笔,由徒手方式带来的随意性不复存在,形成另一种威仪。
“十示”的徒手阶段
笔触的出现是这个阶段区别于“精确阶段”的重要特征。丁乙说:“精确阶段的画看起来更严肃,像是用外交辞令来说话;徒手阶段则更像一个口语化的时期……”。不难想象,在技术精确阶段的丁乙手握画笔和直尺,一天工作八小时以上的身体现在可以更加轻松自在了。徒手阶段的作品,画布上明显地出现了极大的亲和力,所有的直线都被打碎了,过去绝对的垂直与水平仍然存在,只不过是时隐时现在垂直和水平的结构中间。部分作品出现了明显藏在“十”符号背后45°角的斜线,这不仅让画面的色彩和空间的丰富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更出现了区别于之前作品静谧、稳定的视觉效果。这种斜线的介入,使画面里层次的空间变得丰富,色调上也变得比较柔和。
徒手阶段的“口语化”形式让丁乙的心情和肢体都得到了空前的放松。这种结果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精确阶段”的制作方法对身体的挑战已经饱和,健康状况使丁乙不得不妥协;二是他思想上对于绘画的“精神素质”的新认识,即利用直接的笔触把自己面对的问题一字一句地说清楚。进入“徒手”阶段后,轻松地重复每一个“十”形则变成丁乙在作画时最明显的感受。从前的线条由清晰、笔直开始出现了一点弯曲,有时甚至很模糊。此外,就用色而言,丁乙“徒手”时期的作品可以说在用色上达到了极度自由的程度。 —曹维君
丁乙作品《十示92-10》是其“十示”系列中,由“精确”到“徒手”绘画方式的一次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丁乙来说是一种绘画方式的解放,也正是被他称为“口语”形式的过程。在“徒手”的绘画方式形成以后,“重复”符号也逐渐开始成为画面的关键。无论是数量以及密度上都进行深化,线条更纤细,十字比例更减少。垂直与水平的线条不再是视觉重点,画面变得密集繁复。丁乙关注从整体着眼“十字”,使其融于宏观情境,以此证明其作为笔触的存在。在作品《十示92-10》中,这种趋势更为强调,并且丁乙开始使用“十字”的“反形”作为单位笔触。在深色的背景上,重复反向的多色“十字”需要更多次用笔,绘画速度也因此放慢,徒手方式带来的随意性不复存在,从而形成另一种威仪。丁乙在“十字”的色彩明度和补色关系上也做了更多的文章,使画面里的线条和色彩关系既富有变化又非常统一。
丁乙,1962年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个展:1994年,“丁乙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丁乙纸本作品”,广州美术学院,中国;1995年,“丁乙纸本展”,西西里岛科米索Galleria-digli Archi 画廊,意大利;1996年,“15-红色”,香格纳画廊,上海;1997年,“丁乙作品展”,上海美术馆;1998年,“十示89-98丁乙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中国;2000年,“丁乙-成品布上荧光”, 中国现代艺术文件仓库,中国,北京;2002年,“丁乙十示系列”,WALDBURGER画廊,德国,柏林;2003年,“丁乙十示系列”,URS MEILE画廊,瑞士,卢采恩;2004年,“十示—丁乙作品展”,中国现代艺术文件仓库,北京;“小作品”,香格纳画廊,上海;2005年,“丁乙—十示”,IKON美术馆,伯明翰,英国;2006年,“经纬线—丁乙十年回顾展”(1996-2006),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7年,“丁乙”, KARSTEN GREVE画廊,巴黎,法国;2008年,“十示1989-2007—丁乙个展”, 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博洛尼亚,意大利。群展:1985年,“现代绘画六人展”,复旦大学,上海;1986年,“上海市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上海美术家画廊,上海;1988年,“今日艺术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上海;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1年,“90年代中国现代美术资料展”,东京k画廊,日本;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艺术的要点”,威尼斯,意大利;1994年,“抽象艺术六人展”,汉雅轩画廊,香港;1995年,“来自中心的国家-1979年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展”,圣莫尼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西班牙;1996年,“上海传真:让我们谈谈钱-国际传真艺术展》,华山美校画廊,上海;1997年,“引号-中国现代绘画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1998年,“每天-第11届悉尼双年展”,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澳大利亚;1999年,“99'开启通道-东宇美术馆首届收藏展”,沈阳东宇美术馆,中国,沈阳;2000年,“鸿沟”,GRONINGEN, GASUNIE, 荷兰;2001年,“生活在此时-2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柏林,德国;2002年,“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 (1990-2000)”,广东美术馆,广州;2003年,“打开天空-多伦当代美术馆开幕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2004年,“无错误过程”,泰康顶层空间,北京,中国;2005年,“生于中国”,GOEDHUIS CONTEMPORARY,伦敦, 英国;2006年,“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张江当代艺术馆,上海;2007年,“85新潮-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8年,“多伦5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上海多伦美术馆,上海;2009年,“第40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