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拉与蒂姆递出两张设计完全相同但底色一黑一白的名片。尼克拉任职于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的欧洲部,蒂姆则是该校中国培训中心的总监。
这是一所有着77年历史的时尚设计学府,在有了巴黎及伦敦分校后,跳出欧洲授课的第一站选在了中国上海。他们以在学生间民主投票的方式,选择白色作为主色调,素净轻盈的东方特质与选用厚重深邃的黑色展现的欧洲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除了名片,还有网站、校室装潢都这样转换了色彩风格。
这是马兰戈尼在意大利以外开设的第一家培训中心,预计于今年秋季开学,80%的学生将来自中国。重新选择色彩即意味着用一种新的身份象征来认真对待中国这个时尚业正在崛起的市场,并试图通过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中欧文化元素撞击出新的时尚理念。
意大利的影子
欧洲是时尚的发源地,法国则是欧洲的时尚核心。同样作为欧洲的时尚圣地,意大利可谓后起之秀。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还是法国的制造工厂,70年代起才异军突起,引领世界时尚潮流至今。如今家喻户晓的普拉达就是在1978年品牌易主之后才渐渐享誉世界。而在过去77年里,马兰戈尼学院已成功培养了三代极具才华的设计师,其中包括Franco Moschino(时装品牌Moschino创建人)、Domenico Dolce(时装品牌Dolce & Gabbana创建人之一)和其他一些同样在时尚设计领域拥有极高声望的设计师。
在中国,马兰戈尼学院总裁罗伯托·里奇奥看到了意大利曾经的影子。“中国有发展奢侈品时尚产业及培养奢侈品品牌管理人才的绝对可能性,意大利用了40年做到,中国有优秀的文化积淀和巨大的市场,发展可以更快。”罗伯托说道。
马兰戈尼十年前开始有了中国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令马兰戈尼的教师们非常欣喜。教育总监吉西说:“我接触中国学生有五六年了,他们有很好的想法与工艺,可以给欧洲的时尚界带来很多新的想法和启发,甚至可以说刺激了我们的发展。”
另外,中国时尚业的发展也让欧洲极为看好。在蒂姆看来,此次的中国之行与七年前第一次来中国时所见相比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商场中的奢侈品牌极为丰富,中国本土的品牌也开始在国际崭露头角。
基于这些优势,罗伯托认为中国时尚产业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发展潜力。但若要真正崛起,还要更加注重时尚业教育的方式与思路。在与中国的服装设计院校交流中,他发现中国教育的信息传达速度还是相对滞后的,老师的教授内容多为理论与自己曾经的实战经验。而这在罗伯托看来,是远远达不到时尚发展的标准的。
“时尚和时间总是在对话互动。以前大家将时装的季节局限于冬季和夏季,而现在每周都可能有新品发布,随时会出现新的时尚季。时间对于时尚界是非常宝贵的,时尚界没有时间花在陈腐的学术理论上。”罗伯托说道。
做时尚业就要和做新闻一样讲求时效性,这是罗伯托眼中的标准。他自己就是一半时间在时尚圈工作,一半时间用于教书。上午他还在工作室设计服装,和其他知名设计师交流,下午就把交流中的新理念带到课堂。他认为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传达及更新的速度。
创新中国元素
马兰戈尼每年毕业展中的优秀作品总会有中国学生的创作,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中也总有中国学生亮相。尼克拉认为中国学生既有西方的品位,又有东方的态度,是有巨大潜力的人才,尤其是他们对中国元素的发挥应用表现了文化的再创造力。
诚然,不仅在学校,整个国际时尚圈中,凤凰尾纹、京剧脸谱、水墨画……这些中国元素的应用都令中国气韵大行其道。中国元素的走俏,显示了中国文化得到国际认可与接纳,表现了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这本无可非议。但实际上却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对此提出质疑,有人认为所谓的中国风不过是为营销增加噱头。尤其是当这种元素应用过多,就会引发人们的怀疑,是否设计师们的灵感已经被中国元素限制,或者没有中国风设计师们就会缺乏服装展示的底气。
事实上,中国元素被海外广泛接受,并非只是所谓的流行趋势,更多的是东方经典被认知而产生的结果。在蒂姆看来,意大利的时尚文化亦如此。星纹与豹纹的自然图腾同犬牙织纹的瓦伦蒂诺装饰都是时尚圈中屡见不鲜的意大利元素。这些就像普契尼所作的歌剧一样,百年来不断反复演绎而经久不衰。这就是文化经典的长久生命力。
对于中国元素如何能够打破设计观念上的瓶颈,蒂姆也给出了看法。“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元素完全可以协同生效。可以尝试用新的语言去表达我们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要用新的方式去解读并展示。”蒂姆说,他认为不同的思路、材料和剪裁都会创造不同的结果,多元的中国符号解构于丰富的西式设计及裁剪中就会呈现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对此,罗伯托强调说:“服装就是一种语言,穿衣服就是一种表达。”中国元素用新的理念和方式去妥善运用,就可以将时装的魅力传达出来,令人产生愉悦之感。在他看来,当人们都懂得用服装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表现出自己的风格与品位,那个地方也就真正成为了时尚之都
【编辑:张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