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卡塞尔文献展访问项目 中国青年策展人“接地气” 2012-06-08 09:54:1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冯明明 点击:
2012年6月9日,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将于德国城市卡塞尔拉开帷幕。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德文化交流的歌德学院特此策划了一个访问项目。就此,99艺术网采访了年轻策展人戴卓群、夏彦国和崔灿灿,他们就如何看待这次歌德学院资助项目,自我的参观视角进行了阐述。

从左到右:戴卓群、夏彦国以及崔灿灿

 

2012年6月9日,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13))将于德国城市卡塞尔拉开帷幕。作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之一,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为之期盼。

 

作为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德文化交流的机构,歌德学院在今年为中国的年轻策展人策划了一个特别的访问项目。项目的目标群为年龄须在35周岁以下,至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画廊、博物馆等),同时有意与德方保持长期联系并在未来参与合作项目。

 

近日,由五位当代艺术领域的国际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审委员会从67位申请人中评选出了11策展人,并公布了名单:北京的戴卓群、夏彦国和崔灿灿,成都的李杰,台北的陳玺安和林怡华,香港的Sonja Ng,深圳的王东,上海的段君和廖薇以及南京的卞卡,他们将获得歌德学院的全额资助,于2012年8月5日至9日期间访问卡塞尔文献展。

 

99艺术网就此采访了北京的年轻策展人戴卓群、夏彦国和崔灿灿,他们就如何看待这次歌德学院资助项目,自我的参观视角进行了阐述,并反思中国“策展制度”等问题。

 

戴卓群:卡塞尔让我反观不同文化语境中艺术家对待物的方式

 

99艺术网:如何看待这次歌德学院资助中国年轻策展人去卡塞尔?

 

戴卓群:要感谢歌德学院,这是很好的机会,对于我们国内的策展人,能够更近距离地了解整个展览的面貌,并且切身参与到现场的交流。

 

99艺术网:作为年轻策展人这次会带着什么“问题”去看卡塞尔文献展?

 

戴卓群:之前看到文献展官方发布的本届展览理念,主要课题是追问我们对于当今生活的理解,展览讲述我们与物之间独特的关系,物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探索关于物的独特、不断变化的历史,以及它们在变化中的意义。这跟我近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完全是吻合的,因此非常振奋,确实充满期待。我想我会反观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家对待物的不同态度与方式,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99艺术网:与国外展览比较起来,中国目前最缺少的是什么?

 

戴卓群:纯粹的东西越来越少,可能也是目前的中国缺乏审美教育的根基,包括经济至上风气的影响,世俗化和功利主义越来越泛滥,这个对艺术来说侵蚀的太厉害了,没法估量。

 

99艺术网:中国的“策展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因是什么?如何建立?

 

戴卓群:就你说的策展制度,这应该是一个很专门的事情,比如像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一个体制,我倒是反而很警惕艺术被制度化,艺术和创造力在发生层面上一定是反制度化的,这里面既包括艺术家,也包括策展人等。

 

崔灿灿:卡塞尔文献展访问项目 具有社会学考察的意义

 

99艺术网:如何看待这次歌德学院资助中国年轻策展人去卡塞尔?

 

崔灿灿:卡塞尔文献展作为政府的文化项目,首先能够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公共平台。此外,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对外还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以往我们对卡塞尔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资料和书籍,这些内容都被编辑进行了加工,无法全方位的体验自己想看的东西。亲身去卡塞尔看展览,更加注重个体的实践经验,充满了社会学考察的意义。

 

99艺术网:作为年轻策展人这次会带着什么“问题”去看卡塞尔文献展?

 

崔灿灿:简短的来说是学习和交流,在这种学习和交流中,我希望自己能明确以下几点:

 

1、考察展览整体的布置。比如对展厅、作品的处理。

 

2、与我们在美术馆、画廊举办的展览不同,卡塞尔文献展则遍布卡塞尔这个城市,我想了解这个展览如何将艺术的视觉感与整个城市的空间结合,因为城市的某些空间是完全没有基础的美术馆设施的,比如说没有展墙,没有特殊的灯光之类。在非展出空间中,如何把展览做得更好,这十分值得讨论。

 

3、从文化理念角度,卡塞尔文献展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展览之一,并且今年的主题是关于经济的,这很吸引我。此外,本次文献展的策展人和艺术总监都是女性,我也想看看几位女士对展览、对现场以及对观众关系理解,并且是怎样的呈现方式。

 

4、对于展览和政府的公共性,展览和观众的协调等都值得学习。

 

99艺术网:与国外展览比较起来,中国目前最缺少的是什么?

 

崔灿灿:同国外相比,我认为中国的展览缺乏展览的持续性和一种态度。举个例子来说,首先,我认为展览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卡塞尔文献展来说,举办这个展览不是由一个公司或者美术馆出钱,而是卡塞尔的政府,政府出资也不是仅由政府决定,通过选举实现。在西方的机制里,民主监督、公共监督以及专业监督下的展览,在前期的确定更有意思。中国的展览往往由一个策展人说了算,没有监督、没有表决更没有投票,在展览是否举办、展览做什么这些方面没有深究,造成的结果是做一个展览无法得到公众的关注。这种以策展人名义、以美术馆名义做出来的展览,没有公众性的前提注定造成没有公众性的影响。

 

99艺术网:中国的“策展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因是什么?如何建立?

 

崔灿灿:对于中国的“策展制度”始终无法建立,人们往往把这个问题引向一个简单的判断,认为批评家策展人没有立场、展览不好,这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艺术生态的建立,比如说从学院建立生态教育。

 

其次,艺术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制于资金、受制于美术馆的行政,我们缺少独立的策展。就日本的森美术馆来说,它有四十多个董事,举办一个展览需要四十多家公司共同注入资金,展览的相关事宜避免了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交给了专业。但是现在我们到处都能看到,美术馆行政力量对展览的介入,商业对展览的侵蚀。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机制,这个机制是美术馆、画廊、学院甚至是媒体共同来做的一件事。策展制度没有建立,不能仅归咎于策展人的问题,而是在关系之中的问题,策展和美术馆、院校、画廊、收藏以及媒体等等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无法建立,“策展制度”的仍是停滞不前。

 

夏彦国:卡塞尔文献展的工作人员、重要艺术家一个都不能少

 

99艺术网:如何看待这次歌德学院资助中国年轻策展人去卡塞尔?

 

夏彦国:首先很荣幸能获得邀请,得感谢歌德学院和卡塞尔的这次活动。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项目,不仅仅是资助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跟卡塞尔文献展的工作人员以及来自世界上重要的艺术家有更深入学习、交流的机会。

 

99艺术网:作为年轻策展人这次会带着什么“问题”去看卡塞尔文献展?

 

夏彦国:这是我第一次去卡塞尔文献展,想从展览策划、主题、以及作品几个方面去看看。现在并没有过多的预想,希望到现场看了以后,能跟现场的人多交流。

 

99艺术网:与国外展览比较起来,中国目前最缺少的是什么?

 

夏彦国:我觉得我们最缺少的是对艺术的真诚,对自己的真诚,这是根本的东西。再者就是专业的精神。我们其实不缺活力,不缺冲动,不缺小聪明,缺的恰恰是最常识的,最真挚的东西。整个艺术界的大环境一直是混乱的,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充满活力的原因之一。但是从任何一个职业身份来说,洁身自好,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艺术家忠实于自己进行创作,别把全部精力建筑在金钱梦想上;批评家能有独立的、批评的问题意识,不拉帮结派,说真话,策展人能策划有意思的有想法的展览,从学术和操作两个层面都能做到有专业水准。我总觉得再烂的事情,用心做,总能有好的东西出来。整个艺术圈是个生态链,每个环节的问题都是在链条中的。

 

99艺术网:中国的“策展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因是什么?如何建立?

 

夏彦国:中国好像没有策展制度这一说。都是各玩各的。当然大多属于学术上不独立,操作上不专业。至于原因,我觉得这跟职业操守和国内大环境都有关。展览策划不是认识艺术家或者主办方的人脉资源问题,也不是挂画署名就可以,不是机会主义者的小聪明,至于它是什么,我想每个策展人都应该有一个认识,至少它得有价值,值得去做,值得花时间和精力。

 

结语:歌德学院运作的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访问项目值得赞许,它将使中国青年策展人在卡塞尔更加“接地气”,并与国际艺术界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于中国策展人国际视野的培养、东西方的艺术策展交流,还是中德文化交流都将是一次重要的推进。

 


【编辑:冯漫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