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 园•像北宋的雨 138.5cm×70cm 2011年
谈论沈勤的水墨,首先要阅读他对水墨说过的话。
沈勤不是艺术史家,不搞艺术理论,说的话也不算多,却包含了对中国传统与当下艺术的一种有意思的观察。本来,我觉得人们不必过度关心艺术家的个人言论,因为这些言论,说得好一点,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说得不好一点,跟胡说没有太大区别。但沈勤的话却不是胡说,他是有感而发。他也不是仅仅针对自己的水墨有感而发,而是针对一个看起来非常伟大的传统有感而发。
这个传统就是元以来的“文人画”。
沈勤说:“因为是文人,所以他们有理论;因为是身居高位,所以有影响。由他们的影响力去倡导他们的理论,在宋代不过是说说笑而已,但是书法终于与绘画碰面了。两个中国艺术史上最完美的门类—‘书法’与‘宋画’的会合实在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悲剧!两种极至的语言,写实与抽象,将要在后代杂交成不伦不类的‘文人画’。写到这里,只想为中国绘画致哀。”
也就是说,沈勤反对书法和绘画互为彰显的看法。照他看来,书法伟大,绘画也同样,但两者各有各的审美归宿,一旦人为走到了一起,就有可能书不成书,画也不成画。从这个观点来看,“书画同源”是有问题的,可这正是“文人画”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于是,沈勤就把矛头对准了“文人画”。他说:对于宋画来说,“文人画”其实是一种退化的结果! 其退化的表现有三:一,入元以后,汉人,尤其是南人沦为下层,断了仕途之念,不归隐也得归隐,所以只好“逸”去了。这说明“文人画”之“逸”,乃不得已而为之。二,宋有画院,养着画家,让他们有时间发挥才华。及入元,没了画院,断了生路,画家无法精工细作,只好“写意”了。可见这“写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三,断了生路的穷画家买不起好材料,丝绢成了贵物,徒剩便宜的生宣,宋时所拥有的晕染之法无用武之处,唯有“写意”可以勉强解决之,所以用生宣仍然属于不得已而为之。“逸”不得已,“写意”不得已,用“生宣”也是不得已,这“文人画”,对比起宋画来,不是退化又是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