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 园•雨后 138cm×69cm 2011年
沈勤已久久地被边缘了,也久久地被冷落了。因为沈勤在八五新潮时期,曾是一个弄潮儿,曾经在绘画革命中起过一番波澜。本来理应采摘这些果实成为新水墨原创者的角色之一,但忽然隐匿了。渐渐沈勤的名字被疏淡了。
多年后看到沈勤的一些作品,我觉得沈勤已远离主流,当时的“主流”是二端,一面是以改变以往的审美方式,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以新的观念来创造新的审美价值;另一端是以捍卫文人画传统企求登上正宗的“大师”宝座。所谓“主流”应该与社会潮流贴的较紧,也是时尚的一种普遍认识态度。从这个角度,沈勤确实是边缘了。贴近社会情绪,利用这普遍的价值标准,可能成为时代的宠儿,会带来幸运,但也会滋长贪得无厌的私欲,并且过多的依赖外界,情绪自然会变得脆弱,更何况“花无百日红”,社会的潮流也是无常的。况现代社会的节奏、信息加速了更替的步伐。价值的判断也会随着介入群体的多元而发生变化。所以“主流","潮流”仅是一个时期段而已。艺术家应该完成的是自我完善。而处于被冷落边缘的沈勤,或许是幸福的,因为与时尚靠近,有时会疏远一份真实的内心,于是沈勤可以由着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由着自己的感官,由着自己的心境,做真切而专注的传达。
曾经被推上主流位置的沈勤,恰能改变为清冷,面对这份清冷,沈勤不是以那种高傲脱俗,故摆高人状,而是有些羞涩般的虔诚来善待外部世界。以平和的心来感受平和的物态。这时的沈勤应该是用“超前"而又“过时”的艺术理念做适合内心需求的表述。
若讲“超前”是指对传统水墨的一种形式背离,即传统意义上的笔墨概念及对客体物的认识方式。沈勤强调感官与自然界之间艺术家个体的作用,他不是采用一种惯性的程式化理解,而是在感官的基础上以直觉与理性的方式将绘画元素进行组合,以求一种新的秩序。从这个层面,沈勤应该是超前的。但这种感知方式属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后期印象派、野兽派、及纳比派形成的视线来解释感官与绘画元素的关系。接踵而至不断又有新的观念,新的主义被引进。人们的关注点不停在追踪新的刺激,所以沈勤又是“过时”了。但在“超前”与“过时”之间,甘于边缘与冷清,沈勤在独自的艺术旅途中,静静地沉淀出一种新的感官,以别致的方式使现代与中国古典的情愫得到交融。
他的静物,风景与庭院已适度解体了被我们适应了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自然属性的一面是体积,空间与形态。沈勤弱化了体积的份量感与纵深感,将外部的实体分解成形块,色快及线形并重新将这些元素进行安排,构成为符合感官与内心的新秩序。通过色晕,墨迹相互晕化的作用,在充分发挥材质性能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图式效应,让我们在这简洁,明晰,优美的图式引导下使意识出现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却又有一种遥远的感觉。
沈勤目光中的器皿与庭院本是一种古代经典的符号,但这一符号具有某种被固定了的文化属性。庭院竹影,小桥流水,成了一个通往文雅的概念。这一概念被反复使用,其精神内涵恰恰已无文雅实质了。而沈勤以独自的视线,以审美的方式来关照这些古典景物,按心灵的体验来分辨其吻合画面内在的形式美,用一种被消融的西方现代语码来诠释东方古典的情怀,它的文化属性已呈现出新的意味。
忠实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以真诚的态度,甚至有点感恩的色彩,来善待生活,善待自己眼中的世界,使得他的画中没有教条式的“传统腔”也没有“革命式的”现代状。他是内心世界与客体邂逅所映现的一个透明的景致。我想,这一景致会渐渐的映入更多人的眼中。也会渗进更多人的心中。
07/06/10于南京
【相关阅读】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