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版画收藏知多少 2012-06-09 09:10:51 来源:《艺术银行》 点击:
过去的2011年里,中国美协为推动“2011 中国版画年”项目,历时一年,策划的展览与研讨活动有20 多项,更有首届北京798 国际版画博览交易会的出现。

苏新平版画作品

袁庆禄版画作品

 

过去的2011年里,中国美协为推动“2011 中国版画年”项目,历时一年,策划的展览与研讨活动有20 多项,更有首届北京798 国际版画博览交易会的出现。如今,创作版画和复制版画在艺术市场上也大行其道,吴冠中等当代名家的复制版画更卖出了数万元人民币,甚至,这些复制品也频频出现在国内一流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中。一时间,探讨创作版画和复制版画的声音此起彼伏,应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现象、如何收藏成为藏家关心的问题。

 

创作版画值得收藏

 

2010年12月,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上,方力钧的一件巨幅版画《2003.2.1》以694.4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版画高价之最。这件巨幅木刻彩色套印版画由7幅挂轴组成,尺幅达398×854cm,版数为8/8。值得一提的是,《2003.2.1》是艺术家唯一一件被世界两大顶级美术馆收藏的作品——一个是纽约MoMA,另一个则是法国的蓬皮杜。2003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Alors,la Chine”展出了这件作品,在收藏该件作品后更将之作为亚洲当代艺术厅的常年展览作品,在蓬皮杜能得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屈指可数。2004年,经过纽约MoMA 收藏委员会特别投票决定,纽约艺术博物馆展出并收藏了该件作品的第七个版数。

 

没错,方力钧的油画作品拍出过数千万元的高价,他的作品也常出现在国际性大展中,但偏偏世界两大顶级美术馆选择收藏他的创作版画。原因何在呢?其实,这在西方并不偶然,也并非值得惊讶的事情。方力均虽在油画领域成名已久,但他却是版画科班出身。在西方世界,一名艺术家同时在油画、版画两个领域都具有相当建树,这种例子颇为常见,而版画也同油画一般,具有举足经重的地位。早在欧洲15、16世纪版画兴起之初,就有许多艺术家,他们不仅是油画家,还积极创作版画。如我们所熟知的丢勒、勃鲁盖尔、莱芒、伦勃朗等等。丢勒的铜版画雕版技术让铜版蚀刻技术趋向成熟,并且,以丢勒为代表的16 世纪艺术家们对版画的“变革”使版画脱离了产生之初的单一复制功能,跨越了复制印制的从属阶段,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艺术表现力的重要绘画形式之一。同样令世人瞩目和喜爱的伦勃朗,其版画与油画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即使是今天,其作品的原版还在继续印刷。

 

就像当代油画一样,版画同样属于近现代、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著名的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也在版画艺术中不断探索。他的版画经常变换不同的表现方法和艺术风格,恐怕他是西方版画领域最高产的一位。毕加索热衷于为自己的作品制作各种形式的限量版画:石版、蚀刻铜版、工具刻铜版、浮雕版、木刻、凹铜版腐蚀制版,等等。据相关统计,毕加索一生各种形式的原作加在一起约有25000件,而他亲自参与制作的版画数目达到2500件之多。

 

在现代主义艺术阶段,更是有众多的艺术大家参与版画创作。如劳申伯格、大卫·霍克尼、吉姆·戴恩、弗洛伊德、约尔格·伊门道夫、安迪·沃霍尔等等。劳申伯格的作品是一种典型的应用版画要领制作当代艺术作品的范例,他经常运用丝网复制的方式来直接复制各种照片、印刷品、现成图像、实物。就连安迪·沃霍尔也受其影响,运用丝网版画印刷的复制技术创作了大量著名的作品,如《玛丽莲梦露》、《毛泽东》等。2007年11月,香港藏家巨鳄刘銮雄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约1.3亿港元拍得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作品《毛泽东肖像》。

 

丝网版画 国内复制版画的市场主流

 

《如何培养哈佛的小天才》一书中,对于每个家庭的要求是平均具备28件艺术品,而美国的家庭大部分都选择了版画。同样,在欧洲很多国家的知识分子家庭也好,普通富裕程度的家庭也好,家里的墙面挂着的版画通常都有几十幅,有些家庭甚至是定期更换版画作品。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版画的消费和收藏是与社会大众紧密结合的。而在国内,版画曾经的“辉煌”经历了断层,很多家庭宁愿挂一张行画,也不会想到要购买像版画这样的“印刷品”。

 

近年来,随着版画专业画廊的增加,市场对版画的认知度得到提高,名人名作的“复制版画”慢慢风行起来。其中,丝网版画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现代版画画种之一,在国内复制版画市场大受欢迎。相对于比较传统的木版、石版等版画画种,丝网版画(silkscreenprinting或erigraphy)出现较晚,在色彩和造型方面比较灵活,一出世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吴冠中生前评价他的版画代理商制作的版画时说的:“时代流变,科技发展。百雅轩近几年复印我的作品,个别已近乎乱真了。”

 

2007 年,上海外滩茂悦酒店举行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拍卖活动中,由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制作的吴冠中限量签名丝网版画《交河故城》以108 万元成交,创下了国内丝网版画拍卖的新纪录。2011年北京保利的春拍上,曾梵志2002 年作的丝网版画《最后的晚餐》(版数为87/89)拍出48.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此件版画的不同版数已在拍场出现数次,皆受到藏家的热烈欢迎。最近一次在北京诚轩秋拍上亮相,并以32.48万人民币成交。丝网版画《最后的晚餐》复制于曾梵志2001年创作的油画同名作品,于翌年推出丝网版画作品。据悉,整套全部由手工分色,套色达35版,每套色均由手工重新绘制。手工印制超大版的丝网作品在技术上比较困难,整个丝网版画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没有电脑参与,全部由曾梵志本人和新梓堂(现改名为全示艺术中心)合作绘制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拍场未曾见油画原作《最后的晚餐》上拍,光复制版画的单价已有近5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实属不易见。

 

此外,最接近曾梵志单件复制版画价格的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刘野的作品。香港佳士得2007年春拍推出的《她和蒙特里安及小女孩14/50》拍出了3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其次是岳敏君,2011年苏富比秋拍推出的《SMILE AND THE World SMILES WITH YOU(SMILE-ISM NO.10)》,拍出32.8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复制版画上拍的特征较为明显,创高价的大多以组合套装的形式出现。其中,由美国Museum Collectiongseditions 制作的岳敏君《微笑系列(七张一组)38/45》在2010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出45.75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由韩国Artside gallery推出的2005年作“当代艺术巨人: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曾梵志(全套10 张)”在浙商拍卖2010年秋拍上拍出33.6万元人民币。同样由韩国Gallery Artside出版的张晓刚限量版画册《失忆与记忆》在2008年拍出31.3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收藏版画作品不能盲目

 

收藏版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时也生出了诸多疑问。例如,创作版画与复制版画相比,哪个更适合收藏?为什么有些“复制版画”能卖好几万元,而大部分国内艺术家的创作版画只能卖几千元?在回答这些问题前,首先要理清思路,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说清楚、讲明白。

 

通常情况下,复制版画是艺术家推广自己作品的有力竞争手段。相对于原作,其售卖价格更为低廉,从而更贴近大众的消费能力,属于大众消费品的范畴。特别是利用数码版画制作的复制品,与真正意义上的版画已相去甚远。而艺术家不参与复制版画的生产过程也是此类版画价格不能走高的重要因素。原创版画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版画的制作工艺集画工、刻工、印工于一身,每一步都由画家亲手完成。在印制方面,一般需要20个专色版套印,多的要达到50至60 个以上,这对制作者的审美能力与技术水准要求非常高。因此,从版画的产生原因,到整个制作过程以及艺术家的参与程度,都明确地表明原创版画的收藏价值要远远高于复制版画。例如左方表格显示,国内原创版画top10中,方力钧占据了7个席位。复制版画虽然也已拍出数十万的价格,但相比原创版画价格依然相去甚远。

 

但版画市场上,成交价上万的“复制版画”也比比皆是,其价格远远高出很多创作版画。经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些价格上万的“复制版画”皆系出名门,多是著名当代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它们或因原作已无缘收藏,或因名人效应而在拍卖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部分藏家家里的座上宾。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收藏复制版画时,必须区别丝网版、珂罗版、综合版等类别,只有丝网版画属正规版画范畴,后两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印刷品范畴,几乎没有收藏价值。

 

总结:无论是创作版画,还是复制版画,我们一定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来判断作品的好坏,尤其是收藏复制版画,要分清哪种作品属于消费,哪些属于投资、收藏的范畴。而收藏中最作为重要的一点是,超过自己心理预期的不要盲目跟进。由此可见,代笔下产生的艺术作品,其价值虽不能以真迹而论,但作为艺术家本人认可的代笔品,与真迹之间的价值差距也不会相差太大,不会影响其收藏价值。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