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娜·齐艾斯对话冯良鸿 2012-06-09 10:32: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在当今抽象绘画艺术中,已不像半个多世纪前抽象艺术家那样追求个人的符号标志。抽象绘画已不再是“前卫”或“主义”的产物,它只是艺术家的表达“方便”而已。

 玛蒂娜:我们不应该把艺术作品归入艺术史中众多的类别之中么?

 

冯良鸿:当然应该。我想艺术史与艺术家,就像鸟与鸟类学的关系。他们对待事物的角度和目标是不一样的。

 

玛蒂娜:抽象艺术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冯良鸿:过去抽象派绘画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反叛。从塞尚对绘画的分析,到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对每一块颜色和线条所赋予的内在精神,他们为艺术而艺术的理想,把形式主义推向了极致。

 

我的体会是,在当今抽象绘画艺术中,已不像半个多世纪前抽象艺术家那样追求个人的符号标志。抽象绘画已不再是“前卫”或“主义”的产物,它只是艺术家的表达“方便”而已。

 

当画笔一落实到画布上,就会有一个形象出现;那可能是一块石头,也可能是一粒灰尘,又具体又抽象;它的语言可以既单一又包罗万象,留在了观众的视觉之中。而,只是过程中留下的一个标记。

 

我喜欢用“散漫的抽象”来形容我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一花一世界”的东方式想像模式,可能会给抽象艺术带来新的发展。放弃对符号图式的执着,追随心里的自由冥想,是我在绘画中的一个探索方向。

 

玛蒂娜:《道德经》一书中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看到你的作品后,觉得你是在用形式及其与空间的关系来做试验。

 

冯良鸿:中国的传统思想的确给予我许多启示。比如,对“空”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绘画创作。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切有形、无形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国人用“色”这个概念来表述,它对应于英文中“Form”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这是每个艺术家都思考的一个问题。然而,“色即是空”,这个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摆脱了几乎每一个艺术家都会碰到的形式问题。我对形式的思考与传统中“空”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空”可能非常有意思,它是可变的,不确定的,是丰富而充满机遇的,它可以是任何选择,任何内容,就像一个空旷的舞台,昨天上演《罗蜜欧与朱丽叶》,今天又上演《梁山伯与祝英台》……

 

玛蒂娜:这对于你的作品意味着什么?你的作品是抽象的。抽象绘画是否描绘现实?

 

冯良鸿:这种理解,使我不会执着于某一种“样式”,而更愿意关注这“样式”之后的不同层面的关联,这正是我对抽象艺术的兴趣所在,至于它是否描绘现实,这无关紧要。

 

玛蒂娜:这种关于现实具有不同层面的东方哲学似乎是一条许多艺术家公认的普遍真理。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深谙佛教,他说:“除了我们内心的现实,没有其他现实”。毕加索说:“一切你能想象到的都是真实的”。

 

冯良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和生活意味着体验这个世界及其周围的环境。你体验得越多,就能看到越多的现实层面。我想让观众产生共同的视觉经验,这使我感到很愉快,因为绘画是一种通用语言,虽然我的绘画非常个人化。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玛蒂娜:你多长时间能够完成一幅作品?

 

冯良鸿:这很难说,有时候快,有时候长达几个月,有一幅作品题目是《未完成之一》,我从2007年9月断断续续一直画到2008年5月才停下来。但是我希望不管完成作品的时间长短,它给人们的感觉都好像是瞬息间完成的。

 

玛蒂娜:那你是如何知道什么时候画作完成的?

 

冯良鸿:当我发现自己没有更多的办法继续同一幅作品时,或者我发现需要去掉所有的细节才能继续,我会停下来。其实,一幅作品的完成是艺术家的秘密,这是个非常隐私的决定,很难形容。

 

玛蒂娜:对我来说你的这幅从2007至2008年的“未完成”作品已经很完美了。但是,你所认为的这种缺陷也许会使这幅作品对你来说具有特别的意味?

 

冯良鸿:我只是顺其自然,一幅作品的完整和缺憾是自然的,它可以不尽完美,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当我和油彩、画布产生一种亲密而微妙的关系的时候,我感受到绘画不可抗拒的魅力。这也是我迷恋绘画的原因吧。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