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鸿在工作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艺术纳入了国际艺术潮流的轨道,大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现代艺术走完了西方世界近百年的现代艺术潮流的历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约二十年间,中国又紧随西方,进入了当代主义的历程。但西方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彻底的,进入当代主义也是自然而然的。而中国的现代主义运动却是浮光掠影的,也是不知深浅的。从本质上讲,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是自照像术发明之后,艺术对具象写实及叙事式样的全盘否定,而走向对艺术本体的抽象化的过程。而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却是在严酷的政治说教的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左脚刚踏进现代主义,右脚又迈向当代主义,换句话说,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是对具象写实及叙事式样的反叛与否定,而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却仍然是具象写实的延续,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抽象运动并不彻底。由于欠缺对艺术本体的深层沉思,以及对抽象式样的探求,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必然落入 “以具象反具象”、 “以说教反说教”的怪圈。在中国现当代潮流步入第二个三十年之际,中国的当代艺术到了无法推进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艺术走过的历程,才发现当代主义原来是建基在抽象主义之上的。没有抽象主义对艺术本体的探求,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当代艺术。任何一件当代主义的艺术品,首先都必然是一件具备抽象主义精神的作品。当代艺术就是抽象精神与当代体验的结合体,而不是写实主义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体。弄清了这个问题,中国艺术圈于是开始恶补抽象艺术,但对抽象精神与抽象形式却仍然知之甚少。近期,大江南北掀起一股抽象艺术展的热潮,都试图从“佛”和“道”的角度去诠释“抽象”的本义。这暗示了两个问题:其一,西方哲学并非能清晰阐述出抽象精神的本源;其二,抽象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何去何从的症结所在。
那么,什么是“抽象艺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清“抽象形式”与“抽象精神”的区别。现在国内流行的抽象画展只强调“抽象的形式”,而不严格控制“抽象精神”的水平。这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内一些抽象画展上基本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抽象作品。在每个蔚为壮观的抽象画展中,既有抽象式样又有抽象精神的作品廖若星辰、少得可怜。剩下的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宏观或微观领域的具象写实作品(因为未见而误作抽象)。其二,设计基础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点、线、面和黑、白、灰)。故中国目前的抽象画展基本是“极简主义”的写实作品与构成主义的设计作品。所有这些,欠缺的正是抽象艺术至关重要的抽象精神,没有抽象精神,一切抽象皆归零。那什么是“抽象精神”呢?抽象精神就是物象(或表象)背后的本体性。物象不论极繁还是极简,仍然是物象(或表象),一片繁杂错乱的墙不会因为刷成雪白而变得抽象起来;一件设计作品无论多简约、多巧夺天工,它仍然是设计作品而不是艺术品。故抽象精神是很多人都能体会得到却难以充分阐述的。它需要一个契机,需要用“有”说“无”,这“有”就是色彩或线条,这“无”就是本体,而这“说”就是画家的笔法,只有直指本体的抽象作品才是真正的抽象艺术品,探索形式构成的抽象作品往往只是设计作品或本体的映像,而非本体本身,所以不是严肃意义上的抽象艺术品。
冯良鸿是我见到为数不多的能用抽象形式揭示抽象精神的优秀的艺术家。他前期的作品带有更多意象主义的倾向,而近期的作品达到更纯粹的抽象性。他的笔法从开始时通过对物象的暗示去传达感情,到最后达到完全抛开物象的暗示和隐喻,而完全依托笔法自身的运作与律动,完成对本体的引申和揭示。一切思想和情感都必须用笔法承载,要达到这种高度,必须做到如下两点:其一,笔法的高度生命性;其二,笔法的高度时空性。要完成这样的重任,需要智慧与技巧的高度统一,没有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探求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笔头功夫的;没有“心在物外”的超群智慧也难以达到如此的精神状态。冯良鸿作品的色彩异常澄明清澈,是心灵豁达通透的充分反映;而作品的和谐与灵动,又是他个人性情中静谧与美好的写照。冯良鸿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着活泼灵动之气,也是一种心、象、意的完美统一体。即使是大片的灰色调子,也充满着无穷的变化与优雅的气质,既有墨分五色的微妙又有人生酸甜苦辣的意涵;冯良鸿的作品揉合着激越的热情与高度的静美,是性情的自然流露又有对自我的高度自律。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重复的笔法和相同的线条,任何生命形态都在律动中完成,任何线条都在各自的时空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并体现着各自的生命价值。
这就是冯良鸿——一个令我惊叹的难以比拟的艺术家,期待着他的一次次跨越,也等待着他不断出现好作品。
【相关阅读】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