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鸿:散漫的抽象 2012-06-09 11:14: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冯良鸿 点击:
绘画应是一种不受约束、自由表达并使观看得到释放的表现形式。这需要全身心投入,捕捉每一次无意中产生的绘画效果,使即兴的细节可能成为绘画语言的依据和叙事对象,成为由“视网膜”观照后的冥想元素,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思考。

冯良鸿在工作室

冯良鸿在工作室

 

在生活中,如果不能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的、那种不可名状的内心需要,那么抽象绘画可能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它与音乐一样,前一种是以平面展示在空间中,后一种是以声音存在于时间里。只要手中的画笔一落实到画布上,就会有一个“图像”的出现,它可能是一块石头,可能是一粒灰尘,既具体又抽象,由观看者自己解读。但它是具体地留在了画布上,通过视觉印在了观者的脑海里,这“图像”开始在绘画中产生了所谓“形式”,但形式并不是抽象绘画的最终目的。

 

我希望找到一种表达方法去消解人们对具象与抽象的界线。艺术家可能更关注“图像”背后包含的某种关联,否则抽象绘画又落到形式主义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抽象的表现形式应该是艺术家的一种表达“方便”,是艺术家在他漫长而神秘探索道路上的一个一个点,过程中的一个一个标记,一种内在的物质表象。我喜欢用“散漫的抽象”来形容画家在抽象绘画过程中所具有的个人特点。抽象画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中,已不再是半个世纪前抽象画家们那样追求个人符号化的探索过程,抽象绘画的纯粹性应该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包容,它是全面而整体的,不再是或圆、或线、或点、或特定的方法下的特定肌理效果。它应该是既纯真又包罗万象的绘画语言本身,是客观物质的充分表现,又是主观冥想的心灵产物。“一花一世界”的东方式想象,将会使发起于西方的“抽象画”这一绘画形式得到新的发展,其结果可能是物质世界形形色色的现象与艺术家心中的理想图像合二为一。因此,放弃“图像”符号的执着,追随“心灵”的自由冥想,是我在抽象绘画中的一种尝试。

 

如果能在平静的状态下作画,使激情与理性化为平静的直觉,对我来说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激情和理性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存在于我的绘画中,就像一对“孪生兄妹”。抽象绘画中这种现象,会落实到绘画细节上,二者缺一不可,互为牵制, 又互为因果。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 这种含义好像贯穿着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激情与理性的矛盾中产生了标准与判断,也有了所谓艺术创作的意义。我不会为绘画限定所谓的风格, 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约束, 并且阻碍自己在绘画中的更多可能性。

 

绘画应是一种不受约束、自由表达并使观看得到释放的表现形式。这需要全身心投入,捕捉每一次无意中产生的绘画效果,使即兴的细节可能成为绘画语言的依据和叙事对象,成为由“视网膜”观照后的冥想元素,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思考。

 

我不得不绕开原有的知识与观念,进入自我的未知领域。这过程活生生、直截了当。我必须去发现并回应各种可能产生的疑问,使表达纯粹。其中并不是个人一意孤行的主观意愿,而是心、手与画面的瞬息变迁、交互渗透的因果关系。由此,我不愿刻意追求某种样式,宁可呈现每一绘画细节,真实、自然和无意义,就像事物呈现它本来的面目。

 

【相关阅读】

冯良鸿:形象的沟壑

非常道:冯良鸿的抽象画

胡永坚:冯良鸿的抽象绘画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