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缩水凸显市场中流砥柱 2012-06-09 11:30: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黄辉 点击:
从2011年秋开始,艺术品市场出现调整,一直延续至今年春拍。2012年的春拍大体局势基本已定,与2011年同期拍卖相比,量价齐缩是今年春拍的总体形势,2012年春拍的成交总额大致与2012年春拍持平。

成交缩水,福兮?祸兮?

 

我们在对春拍进行总结时,北京匡时的“过云楼藏书”拍卖应该算是最大的成功,这种成绩并不仅仅体现在其顺利成交,而在于拍品本身的策划和营销为艺术品拍卖模式带来新的变化。从拍品征集到价值发掘、召开学术研讨会、全国几大城市巡展、宣布如果国家收藏将捐赠买方佣金、制作专门的纪录片、精心准备的预展,通过这些方式传播“过云楼藏书”的价值。所有的环节构成了匡时“过云楼营销”创新推广模式的个案,将深刻影响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过云楼藏书”的营销不是特例,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各大拍卖公司都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保利、匡时、永乐等公司的营销策略都有明显创新和调整,可以预见的是,拍卖行业的市场推广将会和消费品行业一样,根据不同的拍品组织相应的市场推广计划。而今年春拍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拍卖公司除了宣传拍品的市场价值之外,开始注重拍卖本身的文化价值,挖掘拍品本身的价值。如邦文艺术投资公司学术部总监赵孝萱所言:“拍卖除商品价值外,应努力向大众传递拍品的文化价值。市场越成熟,藏家越深入,学术层面的挖掘是国内二级市场创品牌、吸人气的不二法门。”

 

相比而言,中国嘉德春拍由于没有吸引市场的拍品,在宣传和推广上也不给力,所以成交也显得非常平淡。如古代书画专场,一味主打《石渠宝笈》著录这张牌,估价过高,最终导致文徵明的《行书七言律诗》、石涛的《细笔山水》和恽寿平的《载鹤图》这些高价位拍品纷纷流拍。其中,《载鹤图》近年来屡现拍场,从2006年的1111万元,到2009年刘益谦以3696万元拍到手,此次最低估价高达8800万元,最终流拍。虽然是《石渠宝笈》著录,但作品的品质和卖家的心理价位远远超过市场升值规律,最终无人问津。由此可见,缺少“生货”,单纯想在市场上尽快套现的做法在逐渐成熟的拍卖市场不可行。

 

此外,今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表现为艺术品结构板块的调整和拍品种类的多样化。就目前形势来看,书画虽仍旧占有绝对比例,但拍品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将改变中国拍卖市场的结构。比如,北京翰海的“西周窃曲瓦纹簋”以1069.5万元成交,无疑成为今年春拍的一个亮点;北京保利首开小提琴专场,荣宝拍卖开设烟斗拍卖,匡时举办当代玉雕大师专场,上海泓盛举行水彩画的整体拍卖……

 

英国《金融时报》曾在前段时间公开对中国艺术市场位居全球第一表示质疑,其提出的致命点无非是中国拍卖场上习以为常的假拍和拍假、泡沫与水分。对此,其作者表示:“天价虽然在现场出现,但真正付款的比率并不高,而且缺乏相关的法制和监管措施,助长了买家的虚荣和拍卖公司的数字竞争。”言下之意,这种数字竞争和攀比并不能给中国的艺术市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收益和发展。

 

而实际上,在今年春拍中,很多拍卖公司也在自觉地挤掉泡沫,尽量遏制假拍和拍假,比如,中国嘉德实行的“嘉德注册客户”计划。很多拍卖公司不仅减少了拍品数量,还严格控制拍品的质量,不少公司在与送拍者协商估价时,也尽量保守估价,不少较客观地反映其成交状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