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方谈冷门收藏 艺术市场遇冷将剔除资本群体 2012-06-12 09:43:44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徐嘉文 点击:
近日《发现--新青年影像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分三个单元进行放映展出,共67部电影,其中包括学生作品、新锐导演作品及第六代以来知名导演作品。以下是对星空间总监房方关于冷门收藏及当代艺术收藏的采访。

房方

房方

 

近日《发现--新青年影像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分三个单元进行放映展出,共67部电影,其中包括学生作品、新锐导演作品及第六代以来知名导演作品。以下是对星空间总监房方关于冷门收藏及当代艺术收藏的采访:

  

“输者为赢” 艺术收藏冷门不一定一直冷

  

记者:实验电影的关注面还是较少,协办这样一个活动,是打算推广一些实验电影的艺术家吗?

  

房方记者:是一方面的考虑,但不是很急迫的打算。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多内在的发展规律,艺术场遵循的是独特的“输者为赢”的内在逻辑。冷门在伦理上应该受到支持,作为商业机构对未来的发展来看,我觉得冷门今后真的不一定是冷门,现在热门的在未来不一定不是冷门,所以还是很关心影像的,这次有所支持也是一种尝试的开始,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能结识更多的作者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资源。

  

记者:影像作品未来的收藏方式会怎样的?

  

房方记者:有价值的东西总会有人买单,至于买单的形式是怎样的,应该以开放的思维去期待和迎接,也许不同于传统的收藏方式,不同于赢利模式、获得资金支持的模式,可能是其它的可能性,比如说获得赞助、获得奖项,或者是被公共机构所收藏,传播给更多的人。

  

记者:在大的电影生态背景下实验电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房方记者:近几年由于想获得更多的了解经常去看院线的电影,中国的商业电影也许是投资过热的原因烂片很多,有很多投资并不成功也存在很多泡沫,相比之下实验电影或者独立电影虽然非常冷,但是更像将予于价值的状态,大家一哄而上的领域也许已经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力,实验电影就目前来讲从艺术或者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讲,更利于作者创造性的形成及获得塑造的机会。

  

发掘潜在选手 画廊与艺术家、收藏家立体成长

  

记者:星空间一直很注重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植,那么一般都会从哪些方面来考量评判呢?

  

房方记者:目前为止还不能定义成完整的体系,但是基本会包括几方面,比如说不仅仅从作品呈现来考量,还会从艺术家的经历来考察艺术家的性格,会关注作品以外的一些细节方面,包括生活当然还有创造性方面。成长背景、个性特质,这些都是来判断一个艺术家长远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年轻艺术家仅仅从作品角度来判断实际上是一种局限。年轻艺术家早期的作品只是其事业的开端,在这一阶段不一定要有丰硕的成果,但是希望发掘到有潜质的选手,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并不急于收获,不是现在觉得这幅画有卖相,作品有话题性就要介入,更多的希望一同成长,酝酿更长远可持续的未来。

  

记者:那么现在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怎么样?

  

房方记者:现在青年艺术家的普遍状态是有点不知所措,既有一部分的热情,又有茫然的时刻,要面临很多困难,不断的在与困难较量对话,这就是青年艺术家基本面临的状态。这也是即便上年纪的却依然想保持活力的艺术家应该有的状态,面临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挑战,并作出回应,调整或者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记者:那么现在有没有一些固定的藏家来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呢?

  

房方记者:没用做很完整的调查,但据我所了解的行业状况来讲,画廊不单和艺术家保持一种共同成长的典型案例,与收藏家也会保持很长久的联系,而且很多收藏家是严肃的有体系的跟踪当下一些艺术家不同阶段的作品。作为画廊要联系两方面的人,艺术的创造者及艺术作品的收藏者,希望用比较长的时间来维系较长远的发展建立可持续的关系。而且现在还有一些新的藏家的加入。

  

记者:画廊会向藏家推荐建议一些作品进入他们的收藏体系吗?

  

房方记者:把画廊对艺术的发现介绍给收藏家是画廊很重要的工作,艺术的销售与其他的销售有一点不一样,更愿意用展览、出版等一些方式来阐述呈现,让收藏家自己寻来,而不是硬塞给藏家。尽可能充分的挖掘和体现艺术家作品的价值。

  

“浮躁”变成新的过滤器 艺术市场遇冷将剔除资本群体

  

记者:近几年来艺术生态受拍场天价的影响有一点浮躁,那么青年艺术家会不会急于成名产生一些功力的心态?

  

房方记者:这是值得警惕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这样的问题是一种过滤机制,比如说贫穷的年代,“贫穷”可以过滤掉一部分人,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不会被艰难的状态吓跑;当下“浮躁”变成新的过滤器,很多人变得浮躁这样会慢慢偏离原本的方向,只有最好的艺术家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的思考。每个时代都会有相应的淘汰过滤的机制,通俗一点,可能像夏天比较热会热死一批人,冬天比较冷可能会冻死一批人,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问题状况,当下很多艺术家都可以靠艺术创作活下去,但是在未来经过时间沉淀依然可以保持艺术价值的艺术家有多少是未知的。

  

记者:现在有一些艺术毕业生会马上的进入市场您怎样看?

  

房方记者:我个人认为市场机制是很好的机制的一种,当下用市场进行配置资源的背景下,年轻艺术家还是要在市场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但是没有完美的机制,市场机制有其本身存在的问题。

  

记者:毕业季的来临,会有大批的艺术院校的学生走出校门,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房方记者:我觉得应该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定要因为内心的热爱与愿望去创作艺术,无论结果怎样,这样的选择都是比较幸福的。其实现在艺术市场不怎么景气,尤其当代艺术市场已经遇到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宏观经济也是趋冷的,当代艺术的价格指数也是下滑的,我觉得这也将成为下一个很好的过滤机制,会把很多奔钱来的群体剔除掉,当然我相信每个时代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会享受艺术的存在,今天与过去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表象的区别。

  

好与贵不可等同 当下艺术的价值要经时间考量

  

记者:如果一件艺术作品卖的很好,可以说这件艺术作品很好吗?可以等同化吗?

  

房方记者:卖的贵的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反之卖的便宜也一样,特别是正在发生的艺术。也会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历史上的艺术,五百年前的艺术甚至更远,基本上处于越贵的是越好的,当某一观点经过足够的时间去沉淀经过检验以后,依然保持原有的认同度那么就是最好的。但是看正在发生的艺术的话,好与贵是毫无关联性的,很难在逻辑上或者统计学上建立好与贵直接关系的结论。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