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家具收藏在我国可以说从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始了,那个时候开始把黄花梨家具作为艺术文化争相收藏的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是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时候发现了中国家具的艺术,至此之后中国传统家具在世界上出名,形成了明式家具,更是掀起了此后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的高峰。
第一次收藏高峰:西方传教士最先“发现”其价值
明末清初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发现了中国的传统家具。中国明末清初之际也正处西方欧美国家路易十六时期。当时欧美国家认为西方的巴洛克家具过时了,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风格代替它,正在他们自己没有思路,没有新的设想的时候发现了中国的明式家具。胡德生老师说:“当时,西方传教士看到中国的明式家具时,都看傻了”。
中国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风格特点正是西方梦寐以求的风格,是一种动中带静,静中带动的感觉,中国的明式家具恰恰全都具备。因此,中国的明式家具首次在欧美国家盛行,形成了第一次收藏高潮。欧美国家的人争相到中国来买,而这个时候正处在明朝刚刚灭亡、清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亡国之君的东西,普遍地被扫地出门。正是这些被中国人扫地出门的“垃圾”却被西方人当做是宝贝。
自此之后,中国的明式家具直到今天一直没有降低过艺术品位,始终是欧美国家的人收藏的重点,这是第一次明式家具收藏热。
第二次收藏高峰:黄花梨家具遭哄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清宫廷,皇室的各种艺术品遭到哄抢,不能带走的就毁掉,挑选珍贵的艺术品带回去收藏。此时,中国的黄花梨家具在西方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高端物件,士兵们就哄抢中国的家具,争相往自己的国家运。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收藏不是主动性,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时期,上好的黄花梨家具被外国人抢走,也就形成了中国黄花梨家具的收藏第二波高峰。
第三次收藏高峰:文革时期掀起的破四旧运动
“文革”时期,我们自己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破四旧”、“立四新”,老东西、旧东西一律被扫地出门。北京市当时遭到抄家的黄花梨家具后来都集中存放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国子监,屋里放不下了的家具,就放在院里。这一时期,好多遗留在国内的黄花梨家具都被没收,而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风吹雨淋,一年、两年都散架了,散架之后也褪了色了,松了散了,国人就不再当宝贝似的。
而这个时候,外国人又瞄准了这个机会,通过正当外贸途径向中国外贸机构订货,当时外国人是有多少黄花梨家具就收多少,于是中国的外贸机构到处把北京市文物局的那些破烂全敛走了,全卖钱了,创外汇了,这一时期外流到海外的黄花梨家具是最大的一次。
第四次收藏高峰:为了“外汇”黄花梨家具疯狂地被出售
“文革”结束之后,政府落实政策要发还抄家物资,有一批家具回到了主人手中,但也有一大批的家具再找不到主人了。这个时候外国人又瞄准了机会。当时,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做中介的人士,俗称二道贩子、走私贩子,家具走私的现象开始出现了。或者是外国人收买中介人士,让这些中介人士在国内收购这些黄花梨家具,并付给他们外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收藏家们还没兴起,想收藏的却经济财力不够,即便当时有资金也禁不住外汇诱惑。当时,人人都争相要外汇,所以人们宁愿便宜出售给外国人也不想卖给中国人。因此中国的收藏家只能看着干着急。
第五次收藏高峰:王世襄推崇明式家具
九十年代之后,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的收藏家们才有了相对宽松的资金和政策去收藏。但是已经有些迟了,因为经历前四次的收藏高峰,中国珍贵的黄花梨家具已经被外国人抢先收藏了。
在这次收藏高峰中,王世襄是首屈一指的弄潮儿。在1985年前后,王世襄出版了《明式家具》,这掀起了一次收藏高潮,这次收藏高潮比以往几次都厉害,同时走私也更厉害了。搞中介的二道贩子买了王世襄的书,按图索骥,走私的都是精品。据了解,王世襄先生在政协会议上直流泪,哭着说:“我那个书没起好作用啊!给二道贩子做走私指南了”。
这前后其实也是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的高峰,同时也是黄花梨家具的精品走私高峰期。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的黄花梨家具收藏其实是外国人一次次地掀起来的,这也是现在市场上为什么黄花梨家具多是海外回流的原因。
【编辑:张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