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0多岁了,修这幅画的时候,和助手们在工作室里连续干了15个小时,根本不敢休息,这一点都马虎不得。”站在沈周《 赵雪松万木奇峰图》面前,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邓拓捐赠作品保存修复项目修复专家冯鹏生如此慨叹。
在近日记者走访中国美术馆国家艺术藏品保存修复中心“卷轴回话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过程当中,围绕卷轴绘画修复进行的学术研讨,以及卷轴绘画保存修复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已逐渐成为书画艺术品保存修复的重要学术研究方向。
书画流传与装裱技艺密不可分
书画作品作为易损的文物,能够留存至今,装裱技艺功不可没,也因此形成了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特殊工艺技术。
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书画修复装裱室主任杨志新表示:“从事30多年的书画修复装裱工作,让我对这门技艺深有感触。”
“书画作品长期流传、收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而书画本身的材质和装潢用料,也决定其不可能一劳永逸。书画是形象的艺术品,所以在从事书画修复保护中每一道工序环节都会影响着日后文物的保存状态,特别是重点工序环节的把控要做到认真仔细,精益求精。”杨志新说。
北京画院高级装裱师王旭则表示:“我从事装裱工作已有20余年。在数次卷轴的揭裱过程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古旧书画能流传至今有些已经经过不止一次的揭裱了,当再次出现严重的破损,需要重新揭裱时,要量体裁衣制定适合这张作品的方案。”
“画医治画”先保本再治标
“装裱者是画医。中医讲要标本兼治,作为画医则要先保本再治标。本就是画心,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画心的质地不受伤害。”王旭表示:“卷轴的命纸对画心来说是性命攸关的。经过多年的沉积,命纸上承载着画面的灵魂,我觉得是能不揭,就不揭。”
王旭表示,在从事20多年的装裱工作当中,曾经发现有些作品在揭裱的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表面的暂时华丽的效果,而忽略了对于画心质地的保护。而“在揭裱的时候也一定要想着给后来人留一些空间,尽可能地保护画纸的质地,延长其寿命。如果能用物理方法解决尽量不用化学方法。”
书画装裱需传统修复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从实践中证明,传统修复技术是行之有效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传统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书画修复负责人楼朋竹认为,文物修复方法也应该借鉴科技手段,运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字画的材料质地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我国在国外清洗机功能的基础上研制出适合中国书画的清洗机,可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将高压蒸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对清洗对象进行均匀喷洒,快速溶解污垢,使有效地清除旧书画表面的污染物而不损伤书画基体。”
此外,书画修复拷贝台的制作和使用,则解决了传统拷贝台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台面产生的热量及强灯光的照射,造成纸张发脆、画面翘曲的弊端。
【编辑: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