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藏书文化价值在于使用 2012-06-20 17:35:3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苏文洋 点击:
12分钟,中国北京创造了一项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过云楼藏书”中的四分之一部分以总价2.16亿元拍卖成交。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近日遇到“成交难”,北京大学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12分钟,中国北京创造了一项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过云楼藏书”中的四分之一部分以总价2.16亿元拍卖成交。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近日遇到“成交难”,北京大学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看来,这批旧藏的价值非常巨大,“能留传六代的古籍,非常珍贵,可以用寸纸寸金来形容。”“这些善本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制度、风貌,对研究中国文献的源流、版本以及许多学科都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不少媒体在报道此次拍卖时,也一再强调宋版书有“寸页寸金”之说,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品相上好的宋版书,每页市场价大致在3万至5万元,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三五百万元。

 

这批善本书花落南京凤凰还是北京大学都不是我关心的重点。因为南京凤凰也是国企,现在又拉上南京图书馆一起“夺书”,而“过云楼藏书”另外四分之三部分已经捐给南京图书馆,所以,玉成“完璧”未尝不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北大不“横刀夺爱”也罢。

 

我最关心的是像“过云楼藏书”这样的古籍善本,除了实现它们的文物收藏价值之外,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据国家图书馆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大约3000万册古籍中,破损的约1000万册。我们可以想见,全国大量古籍都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真正可供人们用来学术研究的少之又少。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图书馆采访,遇到善本部赵前先生,他告诉我图书馆就是一个大书坑,很多书到了里面就找不到了。我已经多年不去图书馆了,不知道昔日的“书坑”如今什么模样了,读者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到自己要读的书。

 

有业界人士叹息对于古籍善本“懂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懂”。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指望懂的人都有钱了,更不能指望有钱的人能懂得古籍善本,惟一的办法是国家文物收藏单位买下来,提供给懂得的人来研究,把它的文化内容挖掘出来,发挥其对社会更大的功能。这就是我所谓实现古籍善本的文化价值。

 

国家拨巨资用来收藏古籍善本,仅仅是实现了其收藏价值。国家还需要规定,这些收藏单位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这些古籍善本全部上网供读者使用。既不能秘而不宣,独家占用,也不能石沉大海,不见天日。从本质上说,古籍善本也是公共图书,要对公众开放。

 

近日读了《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陈恭澍著),有所启发。他谈到情报的价值完全在于情报运用,“如果不作有效的运用,不仅暴殄天物,而且劳民伤财,一切的努力都变成了‘徒然’,岂不失去‘做情报’的意义”。由此,我想到全国的古籍善本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具有文物收藏价值,而要把它们的学术文化价值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使“死书”变“活书”,让专家学者好好研究、加以使用。北大图书馆朱强馆长所说“难以估量的价值”,只能通过使用来实现,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