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记忆的实现——《主观》展览评述赵一浅作品 2012-06-27 16:07: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顾振清 点击:
对赵一浅来说,生动的个体是整个社会关系链上重要的一环,所以他没有去追求一些宏大的理想主题,而是紧扣具体真实的,易于被同代人掌握理解的具有普遍性的青年生存状态。

一首美妙的曲子150cmx120cm 2012 布面油画

一首美妙的曲子 布面油画 150cmx120cm 2012

 

对赵一浅来说,生动的个体是整个社会关系链上重要的一环,所以他没有去追求一些宏大的理想主题,而是紧扣具体真实的,易于被同代人掌握理解的具有普遍性的青年生存状态。通过画面,从微观叙事的层面来呈现他的关注对象,使观众感受到,在现实面前,充满困惑,伤感,无奈的情怀。

 

赵一浅的作品大多关于对童年的追忆,如数家珍地向观众展示大量记忆片断——玩具,使用过的录音机,CD,电视机。从与语言层面上,他处理的比较精致,善于运用带有装饰风格的画面制造视觉的假象:同事把个人记忆和时代背景结合到一起,在各种可能性中进行探索。在作品地意识上她表达了同代人当中的“恋物”情结——面对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他非常尊重自己儿时地记忆和无忧无虑的童真——其实这便是在富裕的大都市生活中常见的“不愿长大”的情结,尤其特别容易和卡通,动漫文化有比较深体验的年轻人产生共同的趣味。对记忆世界的眷恋,其中包括了真实的发生,也又借助公共记忆实现的部分,令赵一浅乐于让现实和记忆发生时空上的错位。这种表达其实是一种比较纯真状态的追究。虽然反映着当年对成人世界猜想的小恶作剧,小秘密显得幼稚淘气,但是当艺术家以此作为表达对象时,这便成为了不可取代的人性的流露,和不可超越的自我经验。

 

赵一浅惯于利用现成品和描绘而成的画面片段进行拼制和穿插,形成了一个视觉游戏。真假错觉的运用,其实是现实和虚幻之间寻找真实是否真实的一个永恒问题。从追求自身解放的利益出发的这些作品往往能够提出新的思想和价值;另外观众还会发现它们既是大众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是对某种感情,观念的组织和表达方式,有着极为广泛的受众基础。

 

作品中各种道具显然从工业产品造型上吸取了工业美学的特点,经过艺术家的消化厚,没有卡通一代典型的甜和艳,也没有用主观更概念的颜色去再造记忆,而是较常人冷静地控制线条和空间,并在如实地反映记忆符号地同时强调了某种沧桑感。平面化的画面透露出一定的无奈,显得更真实,是设计美感到现实生活的转换,以此强调了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干预功能与批判功能。


                         
摘于《主观》展览  

顾振清  2009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