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授一辈子认真给本科生上课 2012-06-27 17:08:46 来源:文汇报 作者:赵爱武 点击:
在外人看来,典型的文理学院大致是这样的:距大城市1-2小时的车程;主校园面积不大,周边有大片林地;学生人数不多,甚至还远不如一些中小学的规模;学校的各类建筑构成一个社区,但不显拥挤;学生活动丰富,但不至于骚动;校园起码有一座校友捐赠的音乐厅或博物馆……

让教授一辈子认真给本科生上课

 

上期,本报介绍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一个特色院校——“文理学院,不少读者来信,希望更多了解关于此类院校的教学细节。本报邀请曾在美国多所高等院校执教的华人教员,剖析他眼中的文理学院。

 

在外人看来,典型的文理学院大致是这样的:距大城市1-2小时的车程;主校园面积不大,周边有大片林地;学生人数不多,甚至还远不如一些中小学的规模;学校的各类建筑构成一个社区,但不显拥挤;学生活动丰富,但不至于骚动;校园起码有一座校友捐赠的音乐厅或博物馆……

 

在美国40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中,有大约260所被定义为文理学院的学校。它们主要从事本科教育,而且有一半的学位授予在文理学科,比如语言、文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哲学、文化研究和心理学等。

 

有学者称,文理学院是美国错综复杂的高等教育“地表”下,最古老和最深的“地层”,也代表了本科教育的最高标准。

 

课堂规模小,教学重交流

 

我所在的学校班级规模平均是15人左右。开学前,我的必修课就是将学生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好好认认,以便第一节课就能叫出名字。

 

我目前所执教的一所文理学院位于纽约州,在校生2600人左右,尽管也授予硕士学位,但属于非常“边缘”化的项目。学校将所有的资源都集中于本科教育。

 

为保证质量,学校采用小规模形式上课。我曾在州立大学教过同样的课程,教学班的规模都在70人左右。我很清楚,教学班规模大小对教学质量和方式的影响。

 

在州立大学的大课中,因为人数太多,老师往往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更别说深入了解;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小论文式的作业和考试;教授甚至尽可能少提问,因为担心学生七嘴八舌让课堂失控。对大班教学主要是力求把要教的东西,在课上“塞”给下面一大片的学生。此外,美国教科书的出版公司也早为老师准备好了板书、重点、习题和考试题库。很多公开课程,出版社还设有作业网站。学生自己登录做作业,网站会自动判分并为老师提供成绩报告。

 

在文理学院,教学班的规模小,学生从几个人到二十人左右。我所在的学校班级规模平均是15人。开学前,我的必修课就是将学生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好好认认,以便第一节课就能叫出名字。

 

小规模班的目的是能在课上开展讨论。我所教的课是80分钟,每次都安排一半的时间与学生讨论或做习题。平时的作业会留小论文,考试会有简答题。这样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观点表达和写作都有好处。

 

在教学内容上,小班教学更注重启发和引导。比如我讲授的公司财务,通常被认为是技能职业性课程。在大班教学时,只要将概念、公式和应用讲明白即可。但在文理学院,除了这些技术性知识,还必须结合大量现实实例,以及一些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讨论。比如,政府该不该出手挽救濒临破产的银行、投资银行的高管是否应该拿高薪、个人是否应该对自己的退休金计划负责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析问题。

 

由于文理学院规模小,师生之间课下交流互动的机会也很多。我除了在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和幼儿园见到所教的学生,在镇上的书店、商店以及滑冰场,都经常遇到自己的学生,这样的见面也无形中缩短了师生的距离。

 

备课要求高,鼓励学生科研

 

为帮助新教员开课,学校组织教学的委员会会先后组织十几次讨论,从课程介绍、教学经验介绍到助教的培训等,新教员的教案写好后要提交委员会讨论。几位在综合大学教书的朋友知道后,都表示没有经历过这样“苛刻”的备课过程。

 

综合性大学因为担负科研任务,在教学上多少分散了教员的精力和时间。一般综合性大学教授的教学任务是一学期两门课,甚至更少,其中包括给研究生上课。由于教书的教授不够,很多本科生的课程是由研究生来教。大部分攻读博士的学生都会“摊”到教课任务。文理学院的课程则全部由专职教员讲授,并只提供本科教育和少量研究生教育,搞好教学是学校和教员的第一要义。此外,在好的学院,超过85%的教师都具有博士或本专业最高学历资格。因此,总体而言,文理学院的教学水平要高于一般大学。身边两位同事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是系里前不久刚退休的教授。退休前,她已经70多岁了。按理她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倒背如流,可是学期中,老太太每天都到办公室备课,有时候周末和假期也在办公室。在系里打印室,经常见到她打印的教学材料。而在综合性大学,教授自己打印的东西八成是科研用的论文资料。

 

另一位教同样课程的同事,因随家迁往外州,留下一些教学材料给我。我吃惊发现,用过的教科书简直就像学生的,几乎每一页上都有批注和笔记。能把教科“吃”得如此“透”的教授,以往还真不多见。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学压力很大。教员想通过“放水”,降低课程难度来“讨好”学生也行不通,因为学生能从其他教授的教学中体会到教员是否用心教学,如果不是,期末给教员的评语会很不客气。

 

除了一般大学的必修课程,很多文理学院还开设特别打造的课程。比如对新生,一些学校开有“大学新生体验”课(FirstYear Experience),目的在于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学校有专门的委员会负责组织教学。学校为了帮助新教员开设这门课,先后组织了十几次讨论,从课程介绍、教学经验介绍到助教的培训等等,新教员的教案写好后要提交委员会讨论。几位在综合大学教书的朋友知道后,都表示没有经历过这样“苛刻”的备课过程。

 

文理学院大多属于私立,学费不菲,再加上校友的捐赠,财力相对充裕。学校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并提供资助,其力度之大,往往超过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我到校的第一个暑假,一位刚读完一年级的学生,找到系里,表示想做研究。学生的构想和金融沾边,系主任让我来指导,并告诉可以到学校申请资助。申请很顺利通过,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暑假的免费食宿和三千美元的补助。研究结束后,学生又申请了近千美元的旅费,外出宣读论文。就我所知,像这样的“奢侈”的资助,很多学校的博士生都没有享用过。此外,学校在伦敦和巴黎建立了长期的教学点,每学期都有近百名学生在那里上课,在亚洲和南美洲也有合作项目。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曾在国外院校选过课。

 

“为本科教育确立最高质量标准”

 

根据1998年美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学者发现经过加权处理,攻读社会科学博士生所毕业的本科院校的前十所中,有8所是文理学院。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科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普及阶段,学校和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必然带来教学质量的下滑。而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也因职场的需要而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侧重通识能力的培养。北美高等教育界普遍认为有三项能力是在本科阶段应该习得的,即批判性思维、综合推理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文理学院正是将这三种能力的培养贯通在每门课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生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院,尤其是攻读博士的人很多。根据1998年美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学者发现经过加权处理,攻读社会科学博士生所毕业的本科院校的前十所中,有8所是文理学院。

 

一项基于美国40所大学、6000名大学生的比较研究显示:文理学院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推理上逊于综合大学,而在接受多元化、敢于挑战、自我学习以及写作方面强于综合性大学。而安纳波利斯集团最新的报告表明:在就业、申请研究生院和面对人生挑战方面,文理学院的学生比其他私立和公立的毕业生更出色,同时报告再一次显示了毕业生对文理院校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其他院校。该集团是包括威廉姆斯、阿姆赫斯特、韦斯利安学院等130所文理学院组成的以促进文理学院教育的论坛机构。

 

毕业生对文理教育的反应也可以从一份针对全美2700位毕业生的调查中得出。调查显示,文理学院学生最爱谈到的是:“教授经常在学术上挑战学生,个性化辅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很多考试采用的是论文和报告形式”、“难忘的求学经历中包括广泛的课堂讨论”、“参加过教授主导的研究”、“课后经常同教授交流”等。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曾担任顶尖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院长,也曾做过南加州大学前副校长,现任美国西北大学校长莫顿·夏皮罗博士结合自己多所学校的感受曾评价道:文理学院为本科教育确立了最高质量标准。(本文作者为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助理教授)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