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舟:市场有理,水墨无界 2012-06-28 11:05:57 来源:《收藏•趋势》 作者:周文昭 点击:
5月,中国嘉德首次推出“水墨新世界”专场,总成交额为1380万元。用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总经理郭彤的话说:“当代水墨该翻篇了”。那么,如何看待当代水墨的市场与艺术家的探索,当代水墨的价值究竟如何?

南溪《3色晕点》

南溪《3色晕点》35×30厘米 2010年
 

2012年上半年,当代水墨表现活跃,从深圳到北京,从上海到青岛,各种展览如火如荼。5月,中国嘉德首次推出“水墨新世界”专场,总成交额为1380万元。用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总经理郭彤的话说:“当代水墨该翻篇了”。那么,如何看待当代水墨的市场与艺术家的探索,当代水墨的价值究竟如何?本刊特别邀请到著名美术批评家贾方舟先生,请他就这些问题展开解读。
 

当代水墨如何寻找传统 

 

记者:该怎么看近来当代水墨市场关注度提升的现象?
  

贾方舟:关注当代水墨是一种必然趋势。
  

过去拍卖行和收藏界更多的是关注传统水墨。建国以来,学院里培养出一批国画家,他们形成了比较写实的面貌,过去叫现实主义新国画。现实主义新国画是建国以来的新传统。近30年,水墨画领域出现了一批前卫艺术家,从“85”时期的谷文达到九十年代的田黎明、李孝萱、李津、武艺等,再到最近十年来的李华生、梁铨、南溪、张羽等,也包括以影像方式做作品的邱黯雄等。这些艺术家一直在寻找水墨画在新的时代、新的文化语境下,可能会走到一个什么地步。由于每个人的探索方向不一样,也可能都能暗示出新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水墨画发展最值得关注的方面。虽然这些探索不是很成熟,但至少指出了水墨画发展到今天,还可以这样画,还可以这样走下去,不一定完全按照传统的那一套来。这一总的趋向是没有问题的,而随之发生的市场关注也是件好事。
 

记者:所谓水墨的“当代性”,您怎么看?
  

贾方舟:中国水墨画的当代性,首先是体现在水墨画的新的语言方式,比如说像李华生的抽象水墨。其实,李华生的传统功力很深。他原来画山水,但当他把那些线条用来画格子的时候,感觉和传统就不是一回事了。他用传统的材料和用笔方法,但却呈现出一种纯然抽象的状态,不再有形象,不再表现任何物象。与之相比,南溪则在一个“点”里呈现水墨的丰富性,张羽就更激进,连毛笔也不用了,用手指来“按”。像这样一批画家,代表着当代水墨在语言层面正在找到新的可能性。他们的关注点涉及中国文脉如何延续的问题,文人画传统如何能够切换到今天的文化语境中来,也即如何在语言方式上有一种当代转换,一种变革性的传承,这是一个方向。
  

其次,中国水墨画的当代性还体现在用水墨的语言,关注当代中国问题,如人的生存问题、边缘化问题等,人的焦虑、不安,对前途的迷茫,缺乏安全感,对国家没有信心等,像李孝萱画都市人的拥挤不堪,刘庆和画人在水中的艰难挣扎等,这是水墨画进入当代的又一个标志。
  

记者:就是说当代水墨的两条线,一条是关注文脉的延续,另一条是关注当代人的精神问题?
  

贾方舟:对,一个表现为形式试验的前卫姿态,一个表现为精神探索的批判性立场。如果从西方的艺术发展来看,前者属于现代主义,目的是解决语言的变革与转换,它放弃了具象的表达,而转向抽象。后者属于后现代主义,它又回转到关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更多的关注人而不是艺术本体。在我国,这两件事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时间序列,同属于当代问题。
 

记者: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在西方话语系统中产生的如当代、现代、后现代等词汇来阐释中国水墨?
 

 

贾方舟:因为我们自己还没有形成当代的话语系统。我们古代画论有系统,比如以“六法”作为品评艺术的标准,如果用这样的系统来品评今天的艺术,什么气韵、笔法之类,已经无效了。人的美的趣味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用原有的标准来说明。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